何谓修行?
顾名思义,就是纠正自己行为上的错误。
一直有许多人以为,斋戒、打坐、闭关、诵读才是修行,其实这些都是在正确的道路上走了弯路。当然,这样做也是为了让自己冷静下来,摒弃一切杂念。不过要明白一件事,那些仅仅是一种修炼方式,并非修行的目标。

没有必要用逃离俗世方法来进行修行,这样会有很大的限制。单独的一个人修行也存在许多的问题。
不是每个人都能脱离这个世界,与世隔绝。我们大多数人一辈子都要生活在这个世界上。
因此,如果只是按照上面的方法来修行,或许会有很大的提升,但一旦回归现实生活,就会变得和之前一模一样,学到的知识也会变得毫无用处,根本没有办法解决实际问题。
所以王阳明才会说,“功夫须从事上磨”。
修道,修的是何物?
所谓的修行,其实就是一种很含糊的东西。普通人来讲,心又是什么?若无所求,何处可修?
一般人都认为,这颗心就是自己的心。修行是要让自己的心灵坚强起来。
这是一个很难让人明白的概念,也很难从哪里开始。
大家都明白心灵的伟大之处,但究竟是为了让自己更坚强,或是更好地发挥自己内在的能力?

很显然,让自己的心变得更加坚强,不仅仅是让自己变得更坚强。修炼的最大意义,就是让自己的生命保持原样。
明白了这些,修炼起来就容易多了。
所以,我们在日常的工作中,我们不应该把它应用到我们自己的生命中吗?
肯定是有什么东西阻挡了他的脚步。
佛教把心灵的遮掩叫做“妄念”,而道教则把它们叫做“可欲”。这里也有很多相似的名称,这里就不一一罗列了。

幻觉从何而来?欲念从何而来?如果找不到答案,那么修行依然没有方向目标。
有些人说,心中有了纷乱的念头,就会出现虚幻的念头;都说名利熏心,就是因为贪婪,心中才有欲望。
这也是对事物的认识上的偏差。
这句话的真实意思是,那些事情只是把自己的心灵遮住,而不是自己的内在。
假如不是内在的杂念,那它从何而来?

剩下的,就是他的脑子了。
可是,动物也有脑子,为何他们没有和人相同的情感?
由于我们的大脑具有思考能力,所以我们与其他生物区分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