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固守着古板的方法,那么修炼起来就特别地艰难。如果修行用在日常的工作上,那就容易多了。如果能将这两样东西融合在一起,那就更容易了。
在一个人的时候,没有任何的外物打扰,更能让自己更好地进入境界,这就是静修。在日常的修炼之中,经验越多,越能体现出更好的效果,这就是真正的修炼。

到了这个阶段,千万不要忘了,修行的根本目标,就是要从那些杂乱的念头中解脱出来,不要去注意自己的内在是不是已经强大了。在妄想和欲望不能控制你的情况下,内在就会释放自己原本的能力。
那是怎样的杂念在控制着我们?
一种难以被人觉察到的脑中的声音。
例如:我应该,我想,我必须;例如:与虚构的情景对话,面对飞来横财的内心纠结。
这和平常默读的时候脑子里的语音有着相同的作用,只不过前者是消极的,后者是积极的。
这种声音的目标往往不是现在,有时看似是为了解决问题,其实是对这件事而引发的无限联想。
修行的要诀就是不受那道声音的影响。
只要你能掌握住这一原理,你就能随心所欲地去修炼。
例如:带着其它的重担外出旅游,那就让自己尽情地享受假日而忽视了思维负担就是一种修炼;寂寞时烦躁,若能专心观看爬上树上的蝼蚁,便是修炼;发生争吵时,不和别人争吵,是一种修炼;妻子絮絮叨咕,一心想着她的好是修炼;小孩不乖,不去生气耐心指导,是一种修炼;降低自己的怒火,克制自己的感情,才是真正的修行。

说得轻松,可真要这么做,可就没那么容易了。
我们大部分时间都不知道自己是被这个声音控制的,直到情况变得更糟的时候,我们才会感到奇怪:我到底发生了什么?
那个声音之所以在脑海里挥之不去,这并不是因为这句话的力量有多大,而是我们已经适应了这种感觉。正如我们之前提到的,因为它可以帮助我们克服困难,从而使我们不再怀疑,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会慢慢地忘记这件事。
既然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它又是如何被发现的?
感知到那种声音的存在,对于你能否修行成功,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佛教把它叫做“觉知”,而近代的哲学把它叫做“潜意识”,而现在的心理学把它叫做“本我”。
修炼能让它经常出现,没有它,你的修炼是无法进步的。如果你一直都能保持警惕,一边警惕那道声音,一边连接着自己的情绪,那么,你就算是成功了!

然而,从古至今,很少有人能做到这种境界,如佛祖,老子,庄子,孔子,王阳明。
对于一个凡夫俗子来说,即使没有到达这样的境界,只需要有所觉知,就可以轻松地去对待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