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86《一本书读懂财报》——肖星(3)
活用三张报表,打通财务数据经脉
1、在第一个维度上,现金流量表描述了一家企业能否生存下去,即所谓风险的视角;在第二个维度上,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则展示了倘若这家企业能够继续生存它将是什么样子——有多少家底,又有多少收益——即所谓收益的视角。
2、同型分析:资产负债表详细列明了各个项目在企业资金总量中所占的比重。
3、趋势分析(Trend Analysis):将实际达到的结果,与不同时期财务报表中同类指标的历史数据进行比较,从而确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变化趋势和变化规律的一种分析方法。
4、比较分析(Comparing Analysis):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关经济指标的对比,确定指标间的差异,并进行差异分析或趋势分析的一种分析方法。
5、毛利率(Gross Margin):毛利与销售收入(或营业收入)的百分比,其中毛利是营业收入和与收入相对应的营业成本之间的差额。
6、净利润率(Net Profit Margin):又称销售净利率,是反映公司盈利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是扣除所有成本、费用和企业所得税后的利润率。
7、总资产报酬率(Return on Assets):总资产利润率、总资产回报率、资产总额利润率,英文缩写ROA,用以评价企业运用全部资产的总体获利能力。=收入/总资产×净利润/收入=净利润/总资产。
8、投资回报率(Return on Investment):英文缩写ROI,通过投资而应返回的价值,企业从一项投资性商业活动的投资中得到的经济回报。
9、净资产收益率(Return on Equity):又称净资产利润率,英文缩写ROE,指利润额与平均股东权益的比值。该指标体现了自有资本获得净收益的能力。
10、总资产周转率(Total Assets Turnover):企业在一定时期业务收入净额同平均资产总额的比率。总资产周转率是综合评价企业全部资产的经营质量和利用效率的重要指标。
11、应收账款周转率(Accounts Receivable Turnover):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一年)应收账款转化为现金的平均次数。是销售收入除以平均应收账款的比值,年度内应收账款转为现金的平均次数。
12、流动资产周转率(Current Assets Turnover):销售收入与流动资产平均余额的比率,它反映的是全部流动资产的利用效率。
13、固定资产周转率(Fixed Assets Turnover):年产品销售收入净额与固定资产平均净值比率。
14、存货周转率(Inventory Turnover):企业一定时期主营业务成本与平均存货余额的比率。
15、盈利能力
- 毛利率=毛利/营业收入=(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收入
- 净利率=净利润/营业收入
16、营运能力(为了简便起见,本书中均采用期末资产数额计算周转率)
- 应收账款周转率=营业收入/(期初应收账款+期末应收账款)÷2
-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365/应收账款周转率
- 存货周转率=营业成本/(期初存货+期末存货)÷2
- 存货周转天数=365/存货周转率
- 流动资产周转率=营业收入/(期初流动资产+期末流动资产)÷2
- 流动资产周转天数=365/流动资产周转率
- 固定资产周转率=营业收入/(期初固定资产+期末固定资产)÷2
- 固定资产周转天数=365/固定资产周转率
- 总资产周转率=营业收入/(期初总资产+期末总资产)÷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