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纯,这是最为弥足珍贵的。
正如著名作家王蒙先生的评价——“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他那个风格、那个抒情方式,他那种感受世界的方式,完全是不一样的。有一种,那就是面对世界毫无保留的感动。”

(全文完)
张若虚仅存两首在全唐诗中,一首《代答闺梦还》再就是这首千古绝唱《春江花月夜》,《春江花月夜》写得比较早还没有到唐朝诗歌的鼎盛时期并没能在唐宋流传开,“孤篇横绝,竟为大家”很多人都理解错了,他的意思是说张若虚可以凭借这一首诗成为一个大诗人了,孤篇盖全唐有点过了
【原创首发】
巜春江花月夜》这首诗,我已关注多少年了,很乐意就题主之问将自己的见闻、心得体会托出,以期抛砖引玉。
一、该诗与宫体诗的关系
我们要廓清该诗与宫体诗的关系,那么,我们先来看看什么是宫体诗。宫体诗在形式上固然也多少吸收了齐梁以来讲究骈俪工整、追求谐律和声的某些成果,但内容上是以宫庭为中心的艳情诗,它的内容是淫荡下流的,甚至有些是变态心理的表述。稍好些的也只有那么一点形式的堆垛,勉强撑持着空虚无聊的内容。
而长期以来,学界与一些诗词爱好者常常把该诗当作宫体诗来研究,并称之为宫体诗的顶峰之作,此中的代表人物,当首推闻一多先生,而闻一多先生又是影响甚大的诗人兼学者。闻一多先生曾经写过一篇《宫体诗的自赎》。其中一大段是谈张若虚这首《春江花月夜》的。有几句话值得在这里引用一下:
“在这种诗面前,一切的赞叹是饶舌,几乎是渎亵。”
“这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从这里回头一望,连刘希夷都是过程了,不用说卢照邻和他的配角骆宾王,更是过程的过程。至于那一百年间梁陈隋唐四代宫庭所遗下的那分最黑暗的罪孽,有了《春江花月夜》这样一首宫体诗,不也就洗净了吗?向前替宫体诗赎清了百年的罪,因此,向后也就和另一个顶峰陈子昂分工合作,清除了盛唐的路一一张若虚的功绩是无可估计的。”
诗人必竟是诗人。这些赞美的话未免过分带上夸张的色彩。夸张本也无妨;但是,闻先生把这首诗径称之为“宫体诗”,并且是“宫体诗的自赎”,似乎就颇有商榷的余地。
《春江花月夜》这个题目,据说是创始于陈后主一一也就是被称为“全无心肝”的那个陈叔宝。但他到底在这题目下写了些什么?因为诗已失传,我们无从知道。如今最早看见的是隋炀帝的两首,每首仅有五言四句,宛如五绝。再说曾与巜春江花月夜》并提的陈后主的那首《玉树后庭花》还没有失传,倒是七言诗,但只有六句。诗写得非常肉麻;隋炀帝的那两首也好不了多少。它们当然都是“宫体诗”,且不说内容,就连形式都不是张若虚那种长篇巨制。
张若虚这首巜春江花月夜》,虽然用的是同一个题目,是不是可以称为“宫体诗”?这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二、该诗之所以受到人们特别重视的原因
该诗的成就是巨大的。自从《春江花月夜》诞生以后,人们才算获得了一个范本,一一一个齐梁以来开始酝酿到唐初接近完成的、以新的格律创作诗歌的范本。这个范本证明新的格律,南方民歌色彩的风调,七言中以小组转韵结合长篇的技巧,这三者可以糅合得极其完美。应该同意闻一多先生的估价:他“和另一个顶峰陈子昂分工合作,清除了盛唐的路”。这应是这首名作之所以受到人们特别重视的原因。
三、该诗的艺术特色
一是它吸收了南朝民歌内容和风格上的长处。南北朝时代出现了大量民歌,北方的民歌粗犷劲健,南方的则以宛转细腻、活泼姿媚见长,各有各的风格。江南的山川气候和风土人情,影响着南方民歌的内容。南方民歌还有“续续相生,连跗接萼,摇曳无穷,情味愈出”的形式美。从《乐府诗集 • 清商曲辞》所载的来看,大部分是情歌;它们都带有南方水国的特有气息。不妨参考《乐府诗集》里的《子夜歌》:……冶容多姿鬓,芳香已盈路。
芳是香所为,冶容不敢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