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络 > 热门事件

孟子师友之道?孟子 学问之道?孟子的哲学思想?孟子臣之道

常驻编辑 热门事件 2022-09-21 孟子   师友   哲学思想   之道   学问

经过百年新学的激荡,“卫道”及“卫道者”已成贬义词。然在古人观念里,卫护儒家道统乃是正义之举,其人亦是有功之人,实为一褒义词,如宋人刘爚就认为朱熹“卫道之功莫大焉”【17】。众所周知,道统的论证是由韩愈完成的【18】,但实滥觞于孟子,他说:“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孟子·公孙丑下》)“由尧舜至于汤,五百有余岁,……由汤至于文王,五百有余岁,……由文王至于孔子,五百有余岁,……由孔子而来至于今,百有余岁,……然而无有乎尔,则亦无有乎尔。”(《孟子·尽心下》)隐然以继承者自任。在与诸侯的交往中,更是渗透着这一理念。

孟子处在纷乱的岁月里,欲以大道来挽救天下,但自己只是一介书生,身边也只有一些慕名而来求学问道的青年学生,若想实现心中的理想,必然要借助于各国的诸侯。然他对诸侯的态度颇暧昧——欲迎还拒。所拒者,有二:

一是不主动兜售于诸侯。万章曾拿民间盛传的百里奚自鬻于秦国牧人,后被秦穆公以五张黑公羊皮换回一事向孟子求教。孟子说,这是好事之徒捏造的,在晋人兜出借道伐虢的计划后,百里奚已经察觉到了其中的阴谋,但他没有像宫之奇那样去劝阻虞公不要接受,并不是他不愿尽臣子的本分,而是虞公眼界太低,嗜财如命,肯定会全盘接受晋国的主张,虞国注定是要亡了的,于是早早地抽身离去;在秦国得到重用时,也已经是一把年纪了,但他知道秦穆公是能够有一番作为的,于是不顾年老体衰而前来相助,建立了功勋;他的所行所为,无不渗透着智慧,可以说是一位贤人。

“自鬻以成其君,乡党自好者不为,而谓贤者为之乎?”(《孟子·万章上》)孟子亦不愿“自鬻”,但是对于国君赠送的给养,他是接受的,因为这是应该的。至于赠送金钱,孟子则是看情况而定,如齐王送了一百上等金,孟子拒绝了,因为没有任何的道理;宋王送了七十金,孟子接受了,因为宋王是以盘缠为名,孟子正准备远行;薛君送了五十金,孟子也接受了,因为路上不太平,孟子准备买些兵器,薛君也是以此为由来赠送的(《孟子·公孙丑下》)。

二是不接受诸侯之征召。他与诸侯相处,如果对方待之以礼,他亦回之以礼;如果对方有所轻视,他亦有所抗拒。其书中载,齐王派人来传话,“我本应该来看您,但是感冒了,不能吹风。如果您肯来朝,我也将临朝办公,不晓得您是否愿意让我看到您呢?”孟子对来使宣称:“不幸而有疾,不能造朝。”第二天,孟子准备去东郭大夫家里吊唁,公孙丑提醒道:“先生昨日托辞有病,谢绝王的召见,今天又出去参加,恐怕不妥吧?”孟子答道:“昨天病了,今天好了,为什么不能公开活动呢?”

从中似乎又见到了百余年前孔子是如何来应付阳货的——“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论语·阳货》)与孔子被阳货截在路上一样,孟子亦被堵在归家的路上,不过不是国君所派,而是孟仲子,他带话给孟子,无论如何,一定要赶紧上朝去。孟子无奈,只好躲到了景丑的家中。景丑也来劝解孟子,并且搬出了《礼》中“父召,无诺;君命召,不俟驾”的说辞。

孟子解释道,行为之所以如此“孟浪”,乃是因为“大有为之君,必有所不召之臣”,有什么要事需商量,应该走到臣子那里去。如商汤之于伊尹,再如桓公之于管仲,都是“学焉而后臣之”,自然是“不敢召”(《孟子·公孙丑下》)。后来万章问他:“不见诸侯,何义也?”因是师徒之间的交流,孟子说得就比较直白了:“天子不召师,而况诸侯乎?”(《孟子·万章下》)也就是孟子是以师的身份来看待自己的。

在与国君的交谈中,更是如此。首见梁惠王,王问:“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的答话并没有顺着梁惠王的逻辑走,也没有先让梁惠王暂时满意、再叙述自己的主张,而是直接反驳:“王何必曰利?”(《孟子·梁惠王上》)接着说了一通行政唯利会带来的弊端。在朝堂之上如此对答,足见孟夫子的耿直,但言之有理,故还有机会。

二次交流,梁惠王换了地方,从众臣相伴的朝堂之上移到了只有随侍在旁的花园之中。这花园有树、有水、有鸟、有兽,梁惠王还是很满意的,带有几许得意之情问道:“贤者亦有此乐乎?”孟子答道:“贤者而后乐此,不贤者虽有此,不乐也。”(《孟子·梁惠王上》)

相关阅读:

  • 向孟子学习长寿之道
  • 心态,真的很重要,别不信
  • 给爱读书的人们一个忠告:尽信书不如无书
  • 建立人脉的13种方法(值得收藏)
  • 蔡斌能解释一下吗?
  • 《黄帝内经》开篇就点明了养生之秘(幼学琼林227)
  • 孟母三迁的故事发生在哪里,今山东邹城(孟子最终成为亚
  • 人如果不尊重自己,也就难以获得别人的尊重
  • 荀子墓拜谒记
  • 人的思想
    • 网站地图 |
    • 声明: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做权威认证,如若验证其真实性,请咨询相关权威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