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讲“阳”是代表着生命力的时候,我们知道的“生命力”是只在“生命体”中才有的,生命力的本质是阴阳的平衡,因为阳的自足性我们以阳气的呈现为准则。我们观察四季轮回的时候,太阳在春天里温熙万物,在夏季里达到光照直射时,地表温度达到顶峰,秋天天气渐渐凉了,冬天时大雪纷飞,寒风凛冽。我们怎样用“阳”来理解呢?假如按照上面提到的“阳”,揭示的是日与万物之间的作用与能量的创造生命的过程。我们感受到的阳热是从太阳光里来得,我们无需实证的验证,而只需要行至阳光之中,便能感受到温暖。而在四季的阳光之中,我们的感受是不一样的。春天里初觉得温暖,或觉燥热;夏天里我们酷暑难耐,秋天时又渐渐觉得它是温暖的了,到冬天时,但能得阳光照射,看着挂在墙上的阳光,我们甚至从心里感受到它是暖洋洋的。究竟是什么让我们感觉得到太阳光照的变化的呢?此时尚不能直接的说,我们依靠我们的感知能力,因为这是固然如此的事实,却未能揭示我们所要讲的在生命中理解到的辩证关系的“阴阳”与生命体事实中的阴阳。正如我们给这个“生命体”一个分解的处理,我们所理解到的感知系统,可以在显微镜下看到的感觉神经纤维等,我们称这个“能力”称为阳,而支持这个能力的存在,我们称之为“阴”。这就是我们这一章第二节里要讲到的主要概念“阴”。
根据上面所述,我们讲的“阳”是有多个层次的,首先是外在的,太阳所赋予的能量及表现;其次是生命体内在的,经由生命体本身所表达出来的能力、状态而呈现。所以,其本质的意义已经再次被形而上的抽象,而形成了一个具有“符号”意义的概念了。阳既可以在一个生命体以外的世界里存在,也可以在一个生命体之内表达而被发现。从此开始,我们的“阳”得到一个具有普遍作用能力的“阳”的认识,而作为“符号”意义的阳,则作为一个我们认识万物的“工具”而可以用以指谓对万物的内向性的认识。从此可以被广泛的使用在我们的辩证体系中进行辨证。第一个是辩证,辩证是一种思想方法,第二个是辨证,我们专门在诊断治疗中应用。
一张叶子在春天里生机盎然,嫩芽上展现出黄色、红色等多彩的样子,慢慢的变成绿色,直到秋天来了,它的颜色变得暗淡下来了,我们知道它的阳气衰弱了。根据之前的阐述,我们知道它的阳气是从它展现出来的旺盛或者衰弱的状态看出来的,如果我们舍弃这个阳气的状态,这张叶子还剩下什么呢?是细胞吗?还是叶绿素,又或者是其中的矿物质?我们逆向思考一下,这些物质是怎么组成这张叶子的?如果以现代科学的角度看,我们可以分解出来它的结构,它的组成部分,但没有解释到它们是如何完成的,而只是用“成长”来描述了整个过程,再进一步则是何种微观器官以何种机制吸取了营养而组合而成就何种大型组织。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呢?我们且不考虑每一个步骤是怎样进行的,而去寻找一个表达,可以在语言的表达下把整个过程宏观的表述出来。因为我们有了“阳气”这个概念,而阳气是我们直接可以通过五感中视觉觉知的亮暗、触觉所感而知的凉热、听觉所闻而知的洪微、味觉所体而知的辛苦、嗅觉所嗅而知的浓薄,而感知到的“生命力”,而这个感知到的事实,无须加以量化,我们都知道它在生命体中是“存在且作用”的。当我们以“凉热”、“洪微”、“辛苦”等词汇形容“阳气”时,本质上已经赋予其两个具有可度量阳气的“向性”,而其“量”本身则随着向性的改变而改变。因何而使用具有向性的词汇形容?则是在以意指阳气的呈现的不同意指。当其为声音,则意指其所有主导发声的功能;等等,后述。
我们可以把这个存在而作用的过程称为“阳气创生且组织完成阴性结构化的过程”。反过来看,“阴”于是被理解成一种被动的存在,因为阳气的创生性运行而把这些物质渐渐的结合在一起,从而获得了一个结构,进而拥有一个形状,以及各种功能。而这些功能,都是“阳气”所表达的,每一个特殊的生命体都达到了它们在某自然空间中的极值。进而,我们可以得到一个原则:
首先,这个原则所揭示的是一个经由我们感知到的存在且作用“阳气”的综合事实而到达的结果,而不是一个根据逻辑推理完成的分析命题,因为这其中并未进行逻辑的演绎,也未可进行数值与标准化单位的结合。对阳气的感知,如对力气的感知、对生命活力状态的感知活动,是一种具有黏着性与连绵性的不可分割的物理事实,该事实具有物理连绵的始终性。是以当我们所知一事实的存在时,这个“经由实践而知道的事实”本身不可分割而具有了粘着性、连绵性,其连绵的始终性使之具有一个“强度”,该强度则保证该事实所具有因果性,进而,物理事实的因果性则保证该客物理事实本身的客观性。而我们每个个体的感知活动本身所具有的特殊性可以在每个个体上进行,是以该特殊性得以普遍进行。这种物理事实可经由每个人获得而具有“事实实践的普遍性”,而区别于现代科学所强调的“所获得的事实本身具有客观的普遍性”。所以当我们学习中医时,当时时有所区分。我们每个感知所得的事实本身,都会有因果产生,该因果本身的客观妥实性即随之产生,是以在每一个感知中所产生的生命事实的过程也同时赋予了因果的普遍性。这个过程,也赋予我们直觉的确定性。此处对该原则的客观妥实性进行了说明,并引导出直觉的确定性概念,是因为中医的知识系统本身的特殊性决定的。究其根本,中医体系是一个“智”的体系,而区别于现代科学的“识”的体系。在下一章将专门讲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