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血液样本采集和血涂片制备
一、血液生理概要
1.血液组成
血液标本类型
①全血 适用于临床血液学检查。
②血浆 全血 抗凝剂 离心 适用于内分泌激素、血栓与止血检查。
③血清 全血 离心(静置) 适用于临床化学和免疫学检查。
不加抗凝剂,血清缺少某些凝血因子,如凝血因子Ⅰ(纤维蛋白原)、Ⅱ(凝血酶原)、Ⅴ、Ⅷ等。
血浆与血清的区别 2.血液理化性质
①血量:正常人血量约为(70±10)ml/kg体重,成人约4~5L,约占体重的6%~8%。
②颜色:严重CO中毒或氰化物中毒者血液呈樱红色。餐后,尤其是高脂膳食后,血浆呈乳白色。溶血患者血浆呈红色。
③酸碱度:pH 7.35~7.45
3.血液特性:悬浮稳定性、黏滞性(纤维蛋白原、球蛋白)、凝固性。
4.血液生理功能:具有运输功能、协调功能、维护机体内环境稳定和防御功能。
(一)静脉采血法
1.概述
通常采用肘部静脉、手背静脉、内踝静脉或股静脉。小儿可采颈外静脉血液。为避免血小板激活,要使用塑料注射器和硅化处理后的试管或塑料试管。
(二)皮肤采血法(毛细血管采血法)
1.概述
部位→手指(WHO推荐左手无名指指端内侧)和耳垂。
2.操作方法
(1)准备:取合适试管,加适量稀释液。取微量吸管和乳胶吸头相连,检查连接处是否漏气,或取一次性微量吸管备用。
(2)按摩:轻轻按摩左手中指或无名指指端内侧,使局部组织自然充血。
(3)消毒:用75%乙醇棉签擦拭采血部位,待干。
(4)针刺:用左手拇指和食指固定采血部位使皮肤和皮下组织绷紧,右手持一次性消毒采血针自指端腹内侧刺入,深度2~3mm,立即出针。
(5)拭血:待血液自然流出后,用无菌干棉球擦去第1滴血。
(6)吸血:用一次性微量吸管吸血,然后用无菌干棉球压住伤口止血。如血流不畅,可用左手自采血部位远端向指端稍施压使血液流出。
(7)稀释:用无菌干棉球擦净微量吸管外部,将吸管伸入装有稀释液的试管底部,慢慢排出吸管内的血液,并用上清液冲洗管内余血2~3次,最后将试管内的液体混匀。 3.注意事项
①所选择采血部位无烧伤、冻疮、发绀、水肿或炎症等。
②本试验具有创伤性,必须严格按无菌技术操作,防止采血部位感染,做到一人一针一管,避免交叉感染,最好用一次性器材。
③皮肤消毒后,应待75%乙醇挥发后采血,否则流出的血液扩散而不成滴。
④因第1滴血混有组织液,应擦去。如血流不畅切勿用力挤压,以免造成组织液混入,影响结果的准确性。
⑤进行多项检查时,采血的顺序依次为血小板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测定、白细胞计数等。 【口诀-SUN】
静脉肘部是首选,放血别忘拔针头,皮肤通常选手指,婴儿踇趾或足跟,多项检查小板先。 (三)真空采血法
真空采血装置有套筒式、头皮静脉式两种。真空定量采血容器,根据需要标有不同的色码,适于不同检验项目。
常用彩色真空采血容器的用途
盖子颜色
红色
无添加剂
凝块形成约30~60min
化学、血清学、血库
紫色
EDTA
须颠倒混匀6~8次
全血细胞计数(CBC)
淡蓝色
枸橼酸钠
须颠倒混匀;血液与抗凝比例为9:1
凝血检查(PT、APTT、因子测定)
绿色
肝素钠、肝素锂、肝素铵
根据实验需要,选择不同类型的肝素
化学
灰色
氟化钠
不能用于其他化学检查
葡萄糖、糖耐量
黄色
多茴香脑磺酸钠
须颠倒混匀8次
血培养
黑色
枸橼酸钠
血液与抗凝剂比例为4:1
血沉
质量控制
1.患者:患者活动情况、精神状态、药物、年龄、性别、种族、样本采集时间、吸烟、季节等都会影响检测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