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倩
单位:梅州市人民医院
一天,笔者工作中在一张革兰染色的痰涂片中看到一种有意思的菌,多个视野可见中间一个圆球,两边有着长杆的菌,如下图。那么这种像挥着小翅膀的菌,是球菌?还是杆菌?到底是什么呢?


这个患者前天已经送检痰培养,医生这次只开了痰涂片找细菌、真菌、找结核分枝杆菌的医嘱。翻出患者已送检的痰培养的平板,可见平板上以白色、圆形,湿润、凸起的菌落为主,质谱鉴定结果是肺炎克雷伯菌。

取血平板上的菌落进行涂片、染色,却只看到短小的革兰阴性杆菌,没有看到上述的小翅膀的菌。
这是为什么呢?

考虑这是同一个患者不同时间的痰标本,取痰涂片的标本进行培养。第二天可见平板上与第一次培养相似的菌落,质谱鉴定结果也是肺炎克雷伯菌。

取第二次痰培养血平板上的菌落进行涂片、染色,也只是看到短小的革兰阴性杆菌,依旧没有看到小翅膀的菌。
那还有什么原因呢?

那会不会因为血平板上营养不够,细菌生长有限呢?
取第二次痰培养平板上菌落,调成适量浓度的菌悬液,注入血培养瓶中。培养24h后,取血培养瓶中液体进行离心、涂片、染色,也只是看到短小的革兰阴性杆菌。

那么小翅膀的菌到底是什么呢?
通过查找资料和咨询经验丰富的同事,答案是L型细菌。
L型细菌是指细胞壁缺陷的菌株,因其1935年首先在Lister研究院发现而得名。当细菌细胞壁中肽聚糖结构受到理化或生物等因素破坏或抑制,导致细胞壁受损。这种细菌在一般普通环境不能存活而能耐受高渗环境。L型细菌因缺失细胞壁而形态多变,大小不一,有球状、杆状和丝状等。典型的菌落形态包括油煎蛋样、颗粒型和丝状型。
L型细菌可自发形成,也可在实验室条件下诱导形成。部分细菌代谢紊乱,繁殖受阻,细菌肿大变圆或呈多形性。L型细菌的形成与长期大量使用抗菌药物有关。这位患者因“发现左侧肢体乏力5小时”入院,初步诊断脑梗死。既往有冠心病,曾行心脏支架植入术,长期服用药物治疗,具体不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