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络 > 网络热点

炒丝瓜,第1步不是先放油!大厨教你1招,翠绿不发黑,鲜嫩不出水

常驻编辑 网络热点 2022-12-01 大厨   丝瓜   鲜嫩   热油   翠绿   碳水化合物   丝瓜络   黑色素   食盐   食用油   妙招   口感   干净   做法   鸡蛋

炒丝瓜,第一步不是先放油!大厨教你1招,翠绿不发黑,鲜嫩不出水fFO拜客生活常识网

各位读者朋友们大家好,感谢阅读我分享的美食文章,经验和大家一起共享,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的内容是:『炒丝瓜,第一步不是先放油!大厨教你1招,翠绿不发黑,鲜嫩不出水!』fFO拜客生活常识网

fFO拜客生活常识网

虽然已经立秋了,但只要处暑没过完,夏天就还没结束,天气还会继续热,在农村也有“秋后一伏,热死老牛”的说法。fFO拜客生活常识网

看看家里的老黄历,中伏到15号才结束,之后还有10天的末伏,炎热的天气至少要持续到月底,所以说最近还是可以吃到新鲜的夏季蔬菜。在当季蔬菜中,我最爱吃的就是丝瓜了。丝瓜口感柔嫩,味道鲜美,营养也非常丰富,关键是价格不贵,2块钱1斤。fFO拜客生活常识网

小时候,外婆每年都要留几个老丝瓜,里面会生出密集的网状纤维,叫做丝瓜络。这种丝瓜络用来洗碗非常干净,不比现在的海绵擦差。fFO拜客生活常识网

fFO拜客生活常识网

丝瓜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碳水化合物、脂肪、木糖胶等,营养价值很高。fFO拜客生活常识网

丝瓜含有大量的B族维生素,能够防止皮肤提前老化;还含有很多的维C,能够增白肌肤,维持肌肤健康,美白淡斑,是天然健康的“美容护肤品”,因此很多人把丝瓜汁称作是“美人水”。天热的时候,是丝瓜大上市的季节,现在吃正合适。fFO拜客生活常识网

丝瓜常见的吃法,就是清炒或做汤,做法都很简单,但很多人都遇到过这样的问题,就是丝瓜易变色发黑,一点都翠绿,而且还会出很多水。fFO拜客生活常识网

fFO拜客生活常识网

很多人炒丝瓜,都是切好后直接下锅炒,调味后就出锅,这种做法是错误的。fFO拜客生活常识网

大伯是饭店厨师长,他告诉我,炒丝瓜第一步绝不是先放油!丝瓜中含有很高的糖分,丝瓜籽还含有很多黑色素,一旦直接下热油炒,会迅速发黑,不再翠绿。今天我和大家分享一个小妙招,保证丝瓜翠绿不发黑,和大厨炒的一样好吃。fFO拜客生活常识网

【炒丝瓜】fFO拜客生活常识网

准备2根新鲜丝瓜、2个鸡蛋、香葱、大蒜、食盐、食用油、鸡精、白胡椒粉。fFO拜客生活常识网

fFO拜客生活常识网

【做法】fFO拜客生活常识网

1、丝瓜洗净后削掉外皮,用清水冲洗干净表面的黏液,切成合适的三角块,不要太大,不容易炒熟;也不要太小,口感不好。fFO拜客生活常识网

fFO拜客生活常识网

2、鸡蛋打入碗中,加一勺盐、一勺料酒搅拌均匀,倒入油锅中煎熟,再炒成大块,盛出备用。fFO拜客生活常识网

3、丝瓜块放入大碗中,加入一勺食盐拌匀,用手揉捏几下,然后用清水将丝瓜冲洗干净。fFO拜客生活常识网

fFO拜客生活常识网

4、炒锅倒入适量食用油,大火烧至六成热,加适量蒜末炒出香味,倒入丝瓜块快速翻炒半分钟,丝瓜微微变软即可。fFO拜客生活常识网

fFO拜客生活常识网

5、倒入炒好的鸡蛋块,加入适量食盐、鸡精、白胡椒粉调味,撒一把葱花,再大火快炒10秒就关火,盛出装盘,翠绿的炒丝瓜就做好了。fFO拜客生活常识网

【小技巧】fFO拜客生活常识网

第一、炒丝瓜,不要直接下锅炒,先加盐腌制2分钟。食盐的用途很多,可以避免丝瓜因氧化而发黑,同时也能阻止丝瓜籽产生黑色素,这样丝瓜就会十分翠绿。再教大家一个小妙招,也能避免发黑,就是用淘米水浸泡丝瓜,很管用的。fFO拜客生活常识网

fFO拜客生活常识网

第二、丝瓜下锅后,一定要大火快炒,减少和热锅接触的时间,流失的水分就很少,丝瓜出锅时就不会出很多水了。fFO拜客生活常识网

第三、炒丝瓜想要颜色好看,色重的调料是一律不能放的,包括酱油、老陈醋、黑胡椒等,不然丝瓜就会发黑。

相关阅读:

  • 大厨教你韭菜炒香干的做法,韭菜脆嫩清香,香干劲道入味,超
  • 战士成长记:从梦想当大厨到军营生活“大管家”
  • 一个上海大厨的心意:59岁从头学烧武汉菜,只想让援沪“大
  • 她未婚生子,做谢霆锋背后的“女人”20年,谢霆锋愿养她一
  • 川菜有哪些特色菜?大厨推荐6道川菜,不吃辣的广东人都能
  • 煮米饭,最忌直接加水煮!大厨教你这2招,米饭香软不粘黏,好
  • 调肉馅好吃有方法,偷偷教你不外传配方,鲜嫩多汁,可商用可
  • 大厨教你凉拌鸡胸肉的家常做法,鸡肉鲜香嫩滑,清爽不油腻
  • 要想猪蹄好吃,不能乱加调料,大厨分享秘制猪蹄做法,学到即
  • 炸萝卜丸子面粉别乱用,大厨教你2招,丸子酥脆不回软,全家
    • 网站地图 |
    • 声明: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做权威认证,如若验证其真实性,请咨询相关权威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