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类口服降糖药,各有不同特点和用药注意事项,速来了解
服用DPP-4抑制剂类降糖药,通常较为安全,但如果用药期间出现剧烈腹痛,则应该警惕这类药物可能导致的急性胰腺炎风险,而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可考虑利格列汀,这个药物不经过肝肾代谢排泄,不需调整用量。长期服用DPP-4抑制剂类药物,还有可能会引起关节疼痛的不良反应,因此,如果用药期间出现关节疼痛,应立即就医。
α-糖苷酶抑制剂
α糖苷酶抑制剂类降糖药包括了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米格列醇等药物,这类药物主要是用于以碳水化合物为主食的糖尿病人,如果存在餐后血糖控制不良的情况,可以考虑使用这类药物来加强餐后血糖的控制。这类药物主要通过延缓肠道对于碳水化合物的吸收速度来改善和加强血糖控制,通常用药安全性较高,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低血糖的发生风险也通常较低。

这类药物的用药注意事项主要包括服药时机一般考虑在用餐时与前几口食物嚼碎吞服,或餐前即刻整片服用,如果应用此类药物出现低血糖问题,补充碳水化合物无法及时纠正,应注意使用葡萄糖或蜂蜜来改善。服用这类药物还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与一些消化酶制剂或肠道吸附制剂如消胆胺等一起服用时,可能会影响此类药物的药效,应当间隔一段时间再服用。
磺脲类胰岛素促泌剂
这类药物同样也是2型糖尿病患者的常用药物,主要是通过刺激胰岛素的分泌而达到降低血糖的作用,格列本脲,格列美脲,格列喹酮,格列齐特,格列吡嗪等药物,都属于此类药物,各种药物中有长效药物,也有短效药物,长效药物对于餐后血糖和空腹血糖都有一定控制作用,而短效药物则主要用于餐后血糖的控制。

服用这类药物的主要不良反应风险是低血糖的风险,特别是与其他药物合用时,带来低血糖风险的主要是这类降糖药,如果出现低血糖的头痛,兴奋,震颤,视觉紊乱等相关症状时,应及时补充果糖,以纠正低血糖;如果服用此类药物的糖尿病朋友,用药期间应该注意严格避免饮酒,饮酒可能会引起致命的低血糖风险,同时还有可能引起酒精与药物作用引起的双硫仑反应。
格列奈类胰岛素促泌剂
与磺脲类胰岛素促泌剂不同,格列奈类药物是作用迅速,强效的一类加强餐后血糖控制的短效胰岛素促泌剂。瑞格列奈,那格列奈都属于此类药物,这类药物作用明确而迅速,对于餐后血糖控制不良的患者,只要胰岛细胞功能尚未严重受损的情况下,服用此类药物都能够得到明确的餐后血糖控制效果。

格列奈类药物的用药特点是不进餐不服药,同样因其具有强效的降糖效果,可能带来的低血糖风险也要及时注意。同时,也要注意吉非贝齐、伊曲康唑,氟康唑,环孢素等肝药酶抑制剂合用时,应注意可能出现竞争性抑制而导致瑞格列奈的血药浓度升高,从而加大低血糖风险,应当尽量避免合用。
噻唑烷二酮类胰岛素增敏剂
罗格列酮,吡格列酮等药物,属于胰岛素增敏剂类药物,这类药物能够增强胰岛素敏感性,从作用机理上来说是很好的,对于存在明确胰岛素抵抗问题的糖尿病患者,其降糖效果也是较为明确的,但这类药物的缺点在于,长期服用一方面可能会有增加体重的风险,另一方面,还有可能增加心血管方面的风险。因此,如果选择这类降糖药的朋友,应当定期做好心电图检查,如果出现水肿等心衰的相关症状时,也应及时就医排查疾病问题和风险。

上述几类降糖药的特点和注意事项介绍,可能并不足够全面,但希望能够对广大糖尿病朋友在用药过程中的一些注意事项做出提醒,朋友们在使用降糖药期间还有什么困惑或问题的,也欢迎在下方留言,我们可以继续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