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房颤”、静脉血栓,吃阿司匹林行不行?医生说,不行
在医学上,抗血小板药和抗凝血药不是一类药。可是,医生知道,病人不知道。病人觉得动脉血栓、静脉血栓,反正都是血栓,你们不是说吃阿司匹林预防血栓吗?
平时,经常有房颤、静脉血栓的患者来看病,你跟他(她)说,需要“抗凝治疗”;他(她)说,医生,我吃阿司匹林了!
可是,阿司匹林真是抗不了静脉(房颤)的血栓!
因为,同样是血栓,动脉血栓、静脉血栓成因不同。所以,都是抗血栓,抗动脉血栓和抗静脉血栓的用药也不一样。
那静脉血栓、房颤血栓由谁来抗?
抗凝药物。
以前在“同样是血栓,动脉血栓、静脉血栓成因不同、(小剂量)阿司匹林抗血栓,抗的是血小板,防的是动脉血栓、长途之旅久坐卧,勤动腿脚防“血栓”!”等文章里介绍过,动脉血栓主要是血小板激活、聚集引发的,而静脉血栓,主要是由于纤维蛋白原转化为纤维蛋白增多引起来的。这样,动脉、静脉血栓的成因不同,治疗当然也就不同。动脉血栓防治要抗血小板,静脉血栓防治要减少纤维蛋白产生。因此,抗动脉血栓可以用阿司匹林,抗静脉血栓就得用抗凝药物了,而溶栓,用的是促使纤维蛋白溶解的药物。
在人体,凝血是个很复杂的过程。因为出血很危险,凝血要很快速,所以人体里就有这么一整套的凝血反应机制。凝血过程由点到面,从一开始凝血被激活到各级凝血因子都参与进来,是一个快速传递、逐级放大的过程,医学上叫做“凝血瀑布”。
在这个凝血瀑布过程中,不同原因的出血,开始凝血的启动有些不一样,但是到了后来,凝血过程的最后一段,形成血栓是一样的,有点儿“殊途同归”的意思。我们说过,血栓到最后都是纤维蛋白结成的网把血细胞网罗住形成的。纤维蛋白是哪儿来的?是“凝血酶”促成的;凝血酶又是怎么活化的?是一种叫做“Ⅹa因子”的凝血因子促成的。因此,在这段共同的凝血过程中,Ⅹa因子很关键。
抗凝血药是分别阻击处于凝血瀑布中不同位置的凝血因子的。有的药管得宽,对多个凝血因子起作用;有的很单一,只针对某个凝血因子,作用、用途也就不一样。这也是有历史的,开始的抗凝药都是作用多个凝血因子的,后来研制的抗凝药,就是有针对性的、单一针对某个凝血因子起作用,更加精准了。
抗凝药有注射的、有口服的,我们的重点是口服的。
注射用的抗凝药,最常用的就是肝素、低分子肝素了。这类药作用的凝血因子比较多,抗凝作用的范围也比较广,可以抗静脉血栓,也可以抗动脉血栓。所以冠心病、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病人可以用,溶血栓后需要用,治疗静脉血栓也需要用。
还有有一种由低分子肝素里截出来的小片段制成的药叫做“磺达肝癸钠”(安卓),作用就比较单一,就只对凝血过程中的凝血因子“Ⅹa因子”起作用。
这些药都是注射药物,一般都是在医院注射的。
重点是口服的抗凝药。
最早最经典的口服抗凝药物是华法林。瓣膜病(换瓣)的病人、房颤病人、静脉血栓患者最常用的口服抗凝药。
这个药以前在“心脏房颤如何药物防血栓?经典药物,对抗维生素K而抗凝!”中也介绍过。这个药是对抗身体里维生素K的。因为维生素K是很多凝血因子合成的原料,对抗了维生素K,就抑制了好几种凝血因子的合成,凝血就受影响了(其实,老鼠药也是这个道理,老鼠药中毒就会出血,也要用维生素K去解救的)。不仅如此,华法林还可以对抗血小板,因此对冠心病心绞痛也有效。
这个药的好处是用药历史长,临床掌握了相对安全的用药窗口;价廉,容易获得;可以用于静脉血栓、房颤血栓、瓣膜病血栓的抗凝治疗;有可以对抗的药物——维生素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