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刀具实力不断提升,已在中端领域占据主导地位。近年来,国内刀具企业产品开发和生产能力均大幅提升,以中钨高新为代表的国产刀具已经占据汽车和通用设备市场的主导地位,日韩品牌、部分欧美品牌则在市场上被边缘化。
中端刀具国产替代已完成。

欧美企业实力强劲,高端领域国产替代小有成就。
切削刀具的高端领域,尤其是航空航天及精密零部件加工领域,具备强技术壁垒和高附加值。据草根调研数据,目前欧美品牌在国内高端领域占据 75%以上的市场份额,尤其是在以整体解决方案为代表的技术服务领域占据绝对领先地位。
近年来国内刀具企业不断引进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研究成果丰厚,在产品指标、提供整体解决方案的能力,以及数字化程度上均有所突破:
① 产品指标:产品的质量、稳定性、生命周期、加工精度等性能通过技术进步、经营管理、加大研发力度等方式均实现不同程度提升;
② 提供整体解决方案的能力:解决方案业务涉及的刀具为多品种、小批量的非标品,对刀具企业的研发能力和产品多样性要求较高,目前中钨高新和厦门钨业已依次中标航空工业成都飞机工业(集团)的刀具整体解决方案项目,在行业内形成高端刀具进口替代的示范效应;
③ 数字化程度:数字化生产车间能够大幅提高生产精度和生产效率,降低运营成本。中钨高新已建立国内第一条数字化生产车间,显著提升生产效率和经营水平。
3.4 四百亿市场空间,细分市场增速分化
据科技日报推出的系列文章,高端硬质合金刀具,尤其是铣刀属于制约我国工业发展的35 项“卡脖子”技术之一。
航空航天、精密零部件加工、能源重工等关键领域,欧美的刀具占比75%以上,亟需通过研发突破进行国产替代。
在国家重视,企业奋进的背景下,高端刀具的国产化率有望快速提升,新增百亿市场空间,增速远超行业平均水平。


四、钨丝:老树新花,光伏领域扩展百亿空间
4.1 钨丝正逐步替代高碳钢丝成为金刚线母线
金刚线主要用于光伏产业链上游的硅棒截断、硅锭开方和硅片切割,其切割效果直接影响硅片的质量及光伏组件的光电转换性能,是上游生产环节的重要工序。
由于硅料价格大幅上涨,下游硅片厂逐步向线径更细的金刚线切换,以降低切割过程中的硅料损耗。同时,硅片大尺寸、薄片化趋势也对金刚线线径和强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传统的金刚线母线为高碳钢丝,目前细线化几近极限,且细线化过程中线耗快速大幅提升,更换母线基材成为进一步细线化的方向。钨丝在线径和强度上具备天然优势,或成为行业必选。
钨基金刚线的主要优势是更细,在切割硅片时,硅料损耗更少,多产出的硅片价值大于钨丝与传统母线的价差(具体经济性测算详见《钨丝解密:经济性是替代光伏切割丝母线的主要推手》2022-06-05)。同时“大尺寸+薄片化”已成为硅片环节的主要发展方向,这要求金刚线在更细的情况下,具备更高的切割力和破断力。薄片化与大尺寸是加快金刚线母线向钨丝转换的催化剂。

4.2 百亿空间,需求增长四年十倍
目前钨丝母线的渗透率主要受到产能限制,下半年进展有望加速。根据厦门钨业和中钨高新公告的合计 1 亿公里的扩产规划进展,我们预计 2023 年钨基金钢线的渗透率为 25%,2025 有望进一步提升至 70%。假设产能扩张后钨丝的售价由 45 元/公里下降至 35 元/公里,2025 年光伏领域的钨丝市场空间约 96 亿元,年复合增速 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