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早养胃,午养心,晚养脉”?
中医认为,人体气血的流入和流出是有定时的,十二经脉对应十二个时辰。不同经络的气血在不同的时间有其盛衰。午夜(23:00 ~ 1:00),胆经气血旺;丑时(1:00 ~ 3:00),肝经气血旺;阴(3:00 ~ 5:00),气血旺于肺经;石矛(5:00 ~ 7:00),气血旺于大肠经;午夜(7:00-9:00),胃经气血旺;9时(9时至11时),脾经气血旺;中午(11:00 ~ 13:00)心经气血旺;一天结束时(13:00 ~ 15:00),小肠气血充足;神(15:00 ~ 17:00),气血旺于膀胱经;在酉时(17:00 ~ 19:00),肾经气血充沛;午夜(19:00-21:00),心包经气血旺;10:00(21:00 ~ 23:00)三焦经络气血旺盛。
因此,晨(晨)、午(午)、晚(海)分别对应胃经、心经和三焦经,三焦统辖一切气,负责全身的气机和气化功能。所以有“早养胃,午养心,晚养脉”的养生之说。
早点养胃
是脾胃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中医非常重视“胃气”。苏文平任气象说:“人无胃气,则逆之,逆之则亡。”脾胃学说强调“人以胃气为本”,明确指出胃气在人体中的重要性。
俗话说,胃病三分治,七分养。即使是没有胃病的人,在生活中也要特别注意肠胃的保养。预防是保持健康和少生病的唯一途径。
早期养胃:两个关键时间点
早上7点到9点,也就是胃经当令的陈石,是天地太阳最强的时候,也是人体内太阳最强的时候。这个时候是吃早餐的时间。一份营养丰富的早餐可以为肠胃提供丰富的原料,从而起到“接收和分解水谷”的作用。
1。早上7点一杯温水保护胃
7点左右喝一杯温水,可以滋润口腔、食道和胃黏膜,洗掉附着在黏膜上的粘液和胆汁,促进胃肠蠕动,为进餐做准备。
也可以补充身体流失的水分,但不宜喝太多水,100ml左右,以免稀释胃酸,影响消化。不宜喝凉水,以免刺激肠胃。
2。早上7:30吃好早餐,滋养你的胃
研究表明,不吃早餐经常会导致胃病和十二指肠溃疡,概率高达36%。还容易导致低血糖和记忆力下降,增加胆结石风险。
一顿好的早餐有三个特点:
第一,早餐吃热食。人体摄入寒性食物会使气血不畅,“内伤脾胃,百病生”。
第二,合理搭配。宜干宜稀,包括谷类、蛋类、豆制品、瘦肉、蔬果等。
第三是忌油腻。吃太多肉或油腻食物会加重肠胃负担。可以选择粥、豆浆、燕麦片、芝麻酱等。
午后养心
夏季养生重在养心。夏季往往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发期。对于中老年人来说,如何在高温季节保养心脏尤为重要。
中午养心:做好两件事
中午(11-13点),心经当季。午时和正午是天地元气运动的转换点,人也要在这个天地元气运动的转换点调整气血。
心是“君主之官”,即心是人体的主宰。心脏和血液,和神,它的辉煌。促进心脏血液循环,提神醒脑,益气养筋。如果一个人中午能睡上一会儿,对养心大有好处,下午甚至晚上都能让脸色红润,精力充沛。
其实一年四季都需要午睡,但是不要睡太久,半个小时左右,不要超过一个小时。最好躺下,不要趴着睡。据调查,很多过生日的女生都有下午睡午觉的经历。
1。午睡养心
中医认为,心是五脏的主宰。午睡不仅有助于弥补睡眠,还能增强体力,消除疲劳,维护心血管系统,预防心脏病。午饭后稍作休息,睡30分钟左右。
2。刺激心包经保护心脏
心包经起于心脏外围,至腋下三寸,沿手臂内侧中线止于中指。饭后半小时左右,如果适当刺激心包经,可以增加心脏的供血,有效保护心脏。这种方法不仅适合患有心脏病的老年人,也是所有老年人的养生妙招。
晚养百脉
晚上21: 00到23: 00是三焦经络当季的时候,三焦经络到达身体的内脏器官。所以也是增加元气,滋养百脉的好时机。
夜提百脉:做好三个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