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比如子,很多人一喝牛奶就过敏,导致肚子胀、打嗝、放屁、拉肚子,西医说是乳糖不耐受,缺乳糖酶。中医则是讲牛奶和鸡蛋是较为阴寒难以消化的物质,蛋白质含量越高,越不容易消化。越不容易消化的物质,越需要消化酶。
但其实,你身体里有酶,但酶的活性需要温度,但你的胃肠温度不够,它没法工作。
怎么办呢?可以在牛奶里面加点热性的中药,把它的阴寒化一下,比如加点干姜、肉桂或荜茇。在广东有一种奶叫叫姜撞奶,要把姜汁跟奶混到一起吃。
如果你拿着荜拨和肉桂煮奶,或者用干姜,甚至比干姜更厉害的高良姜煮牛奶喝,肯定不会拉肚子。这就像有些人对鸡蛋过敏,吃煮鸡蛋过敏,吃炒鸡蛋就不过敏。要是在炒鸡蛋里再放点葱花和韭菜,就更不过敏了。这就是古人讲的“食物的调和”。
还有人会用八角的温性来中和猪肉的凉性。相反,懂得做菜的人,做羊肉的时候切忌放八角。因为这样会热上加热,而且做出来还不好吃。做羊肉很简单,用点葱、姜、萝卜,加点盐,清炖最好。
所以,胃不好的人,不见得不能吃凉的,只要把“不能吃凉的”的原理搞清楚,自己是哪种类型的胃病搞清楚,而且注意食物和药物的寒热搭配,就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吃东西了。
但是,作为中医药从业者,仍然建议能把东西温着吃,就不要冷着吃。原因前面也说了,凉的东西还需要调动你的身体能量去把它们加热到你的体温,这个调动能量的过程也是一种慢性的消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