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比起那些尝起来甜甜的食物,生活中那些不易感知的“隐形糖”更容易让人糖摄入量超标。糖友们一定要擦亮眼睛提防“隐形糖”,莫让糖超标。
一、烘焙食品(面包、饼干、糕点等)
很多人吃烘焙食物时感觉并不是很甜,甚至还感觉比较咸。这只是因为烘焙食物在制作过程中不仅加了糖,还加入了食用盐。蛋糕、面包等糕点在制作过程中需要添加大量糖,以此来保证产品的松软和口感,含糖量一般在15% 20%,即100克面包就含有15克 20克糖。一些家庭选择自制糕点,虽然控制了糖的添加量,但其实含糖量也并不低,因为面包本身的淀粉含量就不低。而很多糖友们认为自制的糕点不含糖或含糖量低,就会毫无忌讳地吃,这大大加重了糖友们的负担。

糖友们在买烘焙类食物的时候,一定要先看配料表,配料表中的成分是按照含量高低排列的,如果配料中的白砂糖、麦芽糖等排名比较靠前,就一定要慎重选择!
二、含糖饮料(碳酸饮料、果汁、乳制饮料等)
碳酸饮料中含有大量隐形糖。大多数糖友在喝碳酸饮料时没有明显感觉到有甜味,但大多数的饮料都含有甜味剂,里面添加了各种色素、香精、食品添加剂,若大量饮用,会摄入大量隐形糖。当然,含糖饮料不仅仅是指碳酸饮料,还包括果汁,咖啡,茶,牛奶等,日常生活中,很多饮料喝起来并不甜,但是含糖量却非常高。我们喝一瓶含糖饮料摄入的含糖量,远远超过了世界卫生组织建议的每日糖摄入量,还有一些看起来似乎健康的乳酸菌饮料、蜂蜜柚子茶等,其实也添加了大量的糖来调和口感。一般乳酸菌饮料的含糖量可以达到15克/100毫升 20克/100毫升,这实际上就是如假包换的糖水。

三、酱汁调料(蚝油、辣椒酱、沙拉酱、老干妈等)
做饭时放入各种各样的调味料会让食物更加美味,但糖友们这类食物最好少量食用。因为调味料当中也会含有隐形糖,只是酱的本身掩盖了糖的甜味,所以我们吃的时候并没有什么感觉。无论是中式的辣椒酱还是西式的意大利面酱,为了口感好都会添加白砂糖提味,例如老干妈每100g约含糖量5.6g;隐藏得更深的是蚝油,含糖最高的蚝油,每100g中约有26.2g糖。

四、加工麦片(水果燕麦等)
燕麦营养丰富,饱腹感强,升糖指数比较低,是一种很好的粗粮,但是有些商家为了燕麦的口味,在加工制作过程中选择精加工方式。这种制作方式不仅降低纯燕麦的原始度,膳食纤维含量明显下降,而且有的还会加入大量糖果干等,增加含糖量。还有些商家,在包装袋上写着“无蔗糖”,但是在加工的时候会添加一些麦芽糖,本质上都是糖。
建议糖友们在购买燕麦的时候,一定要看一下配料表,营养成分中,膳食纤维含量保持在50%左右,尽量选择最原始的麦片。

五、“无糖”和“低糖”食品
市场上常见的宣称无蔗糖的产品,和“无糖”并不是一回事。无蔗糖只是没有添加蔗糖,但糖类家族里还有很多其他形形色色的糖类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