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运动当中自体发热容易出汗,也能促进湿水外排,减轻湿水堆积。



三、食疗调理,温脾胃祛湿气
“湿气重”与脾胃不和是相互的。“湿邪入体”会阻碍气血运行,影响脾胃的正常运作。而脾胃功能不佳,也会增加气血运行负担,加重湿水不化之症。因此,“祛湿化瘀”重视调理脾胃也很关键。

食疗之法直接作用于脾胃,大家可利用一些具备祛湿散寒、温润滋养的食材进行调理。比如茯苓、冬瓜、小米、芹菜、红豆、薏仁、鲫鱼、山药等,这些食材属性温和,进食后可温润脾胃,同时利水化湿。
四、脐疗调理,通经脉补阳气
脐疗之法采取的是体外用药,但由于肚脐位置特殊、结构特殊,所以用药后可实现内调。国学大师南怀瑾提供过一个祛湿验方,将花椒、艾绒、干桂圆打碎捏成小球至于肚脐内,便可达到祛湿效果。

肚脐位于身体中段,腹脏外侧,这里汇聚着多条重要血脉,同时连接着各个主要穴位。在此用药,不仅渗透力强,而且作用范围更广,一次用药,便可实现全方位调理。
肚脐贴所选药材均为热性,药物发挥作用可驱散体内湿寒之气,同时舒经活络、补足阳气。体内湿气得到抑制,阴阳恢复平衡,“湿气重”带来的不适感自然有所改善。

需要注意的是,使用肚脐贴应重视调理频率,不可一上来就持续性用药。针对精神不振、睡眠不佳、烦躁不安等程度较轻的类型,可采取“贴3休1”的调理节奏。
如果是长期疲惫缠身、肌肉酸痛、关节疼痛,按时睡觉也得不到有效缓解的类型,则说明“湿气重”程度较深,需要集中调理。按照“贴5休2”的节奏进行,效果会更好一些。

睡前贴上,醒后取下,便可实现祛湿,这样方便快捷的祛湿方法,还不快试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