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球人口增长和预期寿命增加,癌症越来越常见。有数据显示,预计到2030年全球癌症新病例将增至2170万,死于癌症的人将增至1300万。
我国平均每天超过一万人被诊断为癌症,每分钟就有7.5个人确诊。
网上流传一种说法,“肉类不健康,吃肉致癌,吃素可以预防癌症”。真是这样吗?答案并非那么简单。
一、吃红肉、加工肉类会增加患某些癌症的风险,但吃肉的好处也显而易见
目前有充足的证据表明,食用红肉(如猪、牛、羊肉)和加工肉类(如香肠、培根、热狗、烤肉等)可增加患结直肠癌的风险;食用广式咸鱼可增加患鼻咽癌的风险。
不仅如此,与摄入红肉和加工类肉制品相关的癌症多达15种。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已将红肉和加工类肉制品定义为“一级致癌物”。
虽然致癌物等级不能与致癌强度划等号,但这也明确了红肉和加工肉类是对人体有致癌作用的物质。
目前,吃红肉和加工肉制品的致癌机制并不十分明确,可能的原因包括以下几种:
1. 与家禽和海鲜相比,红肉含血红素铁更多,这种形式的铁可能会导致自由基的产生,而这些自由基会损害DNA并促进硝基化合物的形成,从而在肠道内造成导致癌症的损伤;
2. 红肉可能促进身体发生慢性炎症,从而增加癌症风险;
3. 在高温下烹饪的肉类、比如烧烤和烟熏肉类(包括鸡肉和海鲜),在烹饪的过程中产生的异环胺和多环芳烃也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认定为“一级致癌物”;
4. 加工肉类通常含有大量油脂和亚硝酸盐,不仅会产生致癌物(如亚硝胺),还有可能导致发胖,从而导致患结肠直肠癌的风险增加。
但需要注意的是,即使吃红肉会增加某些癌症的风险,世界癌症研究基金会和美国癌症研究所也不建议完全不吃肉。
这是因为吃肉的好处也显而易见,肉是优质蛋白、铁、锌和维生素B12等营养素的重要来源。只要选择瘦肉并控制摄入量在每周不超过350-500克(熟重),少吃加工类肉制品,就可降低与吃肉相关的患癌风险。
因此,认定吃肉一定致癌,是断章取义。
即使是肿瘤患者也需要吃肉。由于手术应激及放化疗导致能量消耗增大,肿瘤患者对蛋白质和热量的需求也相应增加,而肉类可为他们提供优质蛋白质。
如听信传言,一味地相信吃鱼、吃肉对身体不好,在术后或放化疗期间长期吃素食,很容易造成热量和(或)优质蛋白质摄入不足,导致术后恢复时间延长、体重下降、免疫力下降等不利于身体恢复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