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亲子关系越来越紧张,由于父母的催促,孩子依依不舍的行为,心里却越来越厌恶。在不断地催促下,孩子与父母的矛盾会愈演愈烈,心与心的距离也会越来越远。像上面的故事,因为孩子在上学的路上走得很慢,耽误了妈妈的时间规划,两人在一次次的抱怨中,彼此的心越来越远。

3:如何正确引导孩子而不拖延?正确引导孩子不拖沓三点:
A.提高孩子的自我效能感,简单来说就是“我很好,我可以做到”的感觉。孩子大脑中的决策者非常软弱,常常打不过“猴子”。父母需要给孩子注入能量,帮助他们对抗“猴子”的诱惑。如果孩子还在小学低年级,可以陪孩子学习,监督旁边的孩子。但是,监督不等于监控。如果您的孩子有点慢,拼写有点歪,或者将加号视为减号,请不要总是纠正它。别着急,更别说“你怎么这么慢,几点了,别人家孩子们早做完了! “ 等等。孩子学习有困难,要及时提供帮助。孩子进步了。例如,通常需要 2 小时才能完成的作业,今天可以在 1 小时内完成。虽然还是慢,但也要适时鼓励,从而增强孩子的自我效能感。当孩子对自己有积极的评价时,他自然会更积极地做事,逐渐减少拖延。

B. 父母应该学会等待拖延不一定是坏事。历史上也有不少名人也拖拖拉拉。例如,画家列奥纳多·达·芬奇(Leonardo da Vinci)断断续续地画了16年的杰作《蒙娜丽莎》。拖延和成绩差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许多学业专横的孩子也有拖延问题。比如山东高考的尖子生孟令浩,就经常拖拖拉拉。他会在学习之间玩游戏。与普通的网瘾者不同,他会给自己设定一个时间到了,游戏就会被放下。这种程度的拖延实际上是放松大脑的一种方式。孩子不是机器,适当的拖延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家长要学会等待,不要一看到拖延就开始催促孩子,否则会适得其反。

C、让孩子承担拖延的后果家庭教育有个规律,父母做的越多,孩子做的越少。在完成一项任务的过程中,如果父母的努力占了80%,那么孩子只需要付出20%。如果你继续超重,孩子可能最终什么都不做。越是担心、担心孩子,孩子就越不会焦虑。所以从现在开始,家长只做一些必要的提醒和监督。如果你的孩子第二天早上在翻找校服和作业,别管它,让他自己去找,或者等他去学校被老师批评。只有让孩子承担拖延的后果,他才会提前做好事情,减少拖延。

我非常喜欢马丁。路德金的一句话:“你不必看到整个楼梯,你只需要走一步”。无论是孩子还是大人,我们都会拖延,但学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是我们每个人在生活中的实践。我们别无选择。把我们自己的节奏和期望强加给我们的孩子。很多时候,我们急于唠叨,因为我们比我们的孩子更失控。相信自然后果也是孩子克服拖延症的唯一途径,我们可以牵着孩子的手一起去体验。让孩子明白,守时有更好的期望,拖延的后果就是这样,所以如果我们想改进,我们可以如何做得更好。但毕竟孩子需要逐渐认识到拖延是他一生的修行,他才会有更多的力量去面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