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看,这并不符合大脑理性分析后会做出的选择,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恰恰是因为人在做选择时,“一个决定离现在越近,情感利息就越多”。解释起来就是,因为我们会被“立马奖励”的诱惑所吸引,而蒙蔽双眼,忽略了长远的更大获利。
研究人员表示,人们在经历短期诱惑的时候, 会降低对长期奖励的欲望。这种现象被称作“双曲贴现” (Hyperbolic Discounting)。
这就好比,大脑的理性部位会提醒你,熬夜对身体不好,但眼前的视频、电视剧却总能成功吸引你,让短期的诱惑战胜了大脑的理智。
及时行乐,利弊以后再考虑。这个思维模式,就能很好地诠释了,为什么当作业堆积成山时,孩子还能被电视机里的动画片所吸引。“先看一集”、“先打一盘游戏”、“先玩一会玩具”总能战胜“先完成作业”的念头。
并非孩子缺乏理智,只是外部“短期奖励”会扭曲大脑对“长期利益”的价值认知。
学龄前儿童以及青少年一般抵制诱惑的能力比较差,原因是他们的前额叶皮层从2岁开始生长,一直要到25岁才发育成熟。喊了无数遍要减肥的成年人,对美食不也难以抵挡吗?
那么,如何让学习和游戏的诱惑力对调?首先,我们要做的就是提升孩子面对学习时的“获得感”。
1. 增强目标驱动力
孩子并非厌恶学习,只是学习能够看到的“获益”实在来得太慢了。
跟小学的孩子讲大学的美好,他们不懂。跟初中生讲人生的选择权,他们无感。你为学习画的大饼,孩子并不感兴趣。
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跟孩子一起定目标,然后拆解成阶段小目标,让“大饼”看得见,吃得着。
制定大目标 列出目标“实现/不能实现”的结果 对目标进行拆解 细化小目标到可执行的日常行动 制定阶段目标实现的奖励
大目标拆解成小目标,目的就是让孩子减轻“负面压力”,降低对学习的恐惧心理,并且看到实现目标的可能性,才能产生内在的目标驱动力。
同时,容易实现的小目标,更能够带来“短期奖励”的体验感,更容易让孩子感受到激励,激发学习时的“蔡戈尼效应”增强。
2. 将目标图像化
单纯靠纸上谈兵还不够,孩子需要能看得见,摸得着的“正向反馈”。
所以,我们可以陪孩子将目标转化成具体的图像,例如制定每日计划表,完成一项打一个勾。贴在孩子每日可见的区域,既是提醒孩子,又能让他看到自己每日实现一小步的记录。
有反馈,才能有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