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当冬天悄悄来临的时候,老师引导幼儿观察身边的变化,从天气的温度、周围的环境、人们的服装、冬季的动物和植物等方面来说说冬季特征,在讨论交流中了解冬天。随着季节特征越来越明显,观察内容也随之跟进,在切身感受中孩子的知识经验积累会越来越丰富。
活动内容在幼儿的不断探索中逐渐丰富,主题墙的创设也发生了变化。通过观察和探索,让幼儿更深人了解关于冬天的知识,促进幼儿与环境产生共鸣,提高教育成效。
过程轨迹原则
主题墙的创设是不断完善的动态过程,引导孩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所呈现的循环往复的轨迹过程就是一段故事的主要内容。
教师可以及时提供支架,如:一朵花的四季变化。春天,孩子们问老师:迎春花在夏天的时候会开花么?老师第一反应往往会直接告诉她答案,其实,如果按照儿童本位的理念来操作,老师可以邀请家长和孩子一起,每个月跟踪观察记录植物的生长变化,孩子绘图,家长帮助记录,从而展现迎春花的四季变化。这样的探索过程远比老师直接提供答案更具意义。
“先声夺人”原则
所谓先声夺人,就是将孩子们的所见所思呈现在主题墙上,巧妙地与审美艺术相结合,从而更好地吸引孩子们对主题墙的关注。
首先是主题墙面的情景化。
例如:中班主题活动《汽车》,其目标是初步了解汽车的种类、构造、相关交通规则等。如何将这方面内容更好地表现在墙面上,有效起到主题内容的延伸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教师可以将主题墙面设计为立交桥的全景,各分叉路段张贴红绿灯,将主题开展过程中的点滴、各主题分支的知识点,巧妙运用到主题墙上。如美术活动《各种各样的汽车》,教师提供多种材料供幼儿自主选择,画好自己创作的汽车后将它剪下来、粘贴到到立交桥的桥面上。再如综合活动《汽车的过去和未来》,孩子们互相讨论,分享自己认为的未来汽车。分组设计,将制作好的未来汽车布置展示到桥面上。这不但使各个主题墙版块有一定的联系,整体的视觉效果也更美。
其次是主题墙面的色彩美。
色彩搭配主要以对比色、同类色和不同色彩搭配运用为主。如:节日的主题,春节和元宵节可以选择喜庆的大红色为主,中秋节和重阳节可以选择庄重的黄色为主。季节性的主题可随季节的变化,选择与季节相适应的色彩,如:春季,可选择多种颜色混搭,色彩明快鲜艳;夏季,可以选择简单清爽的颜色为主,绿色、蓝色的组合打造出别致的清新感;秋天可选择同类色为主,将黄色,桔黄,红色,褐色巧妙搭配运用,体现秋天特征的视觉效果;而冬天以对比色搭配较好,特别是白色和蓝色的选择,更能展现冬天大自然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