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现代人在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上的改变,加上工作与生活的压力、环境的影响等,各种慢性病逐渐以更高的频率出现在我们周围。
以前我们可能经常听到谁谁的父亲、爷爷有糖尿病、冠心病。
现在,我们发现慢性病已经不再只出现于中老年人群,不少年轻人也已经成为慢病的巨大后备军。

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专家委员会慢性病防治分委会指出,慢性病严重损害国民健康,威胁劳动力人口,大量增加疾病负担,已成为事关全局的重大民生问题,如不加以控制,将影响和谐社会的构建,妨碍社会稳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慢病的现状
卫生部《慢性病防治中国专家共识》2012年数据显示,我国现有超过2 亿高血压患者、1.2 亿肥胖患者、9700万糖尿病患者、3300 万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其中65%以上为18 ~ 59岁的劳动力人口。
以心脑血管病、癌症、糖尿病和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等为代表的慢性病是迄今世界上最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慢性病造成的疾病负担占我国总疾病负担的70%,如不采取强有力措施,未来20 年,中国40 岁以上人群中主要慢性病患者人数将增长一到两倍,慢性病导致的负担将增长80%以上。

《中国城市白领健康白皮书》指出,中国的城市白领中有76%处于亚健康状态,六成处于过劳状态,35岁至50岁的高收入人群中,生物年龄平均比实际年龄衰老10年,健康状况明显降低。
这些数字,触目惊心,如果不加以干涉矫正,极易从亚健康走向疾病。
慢病的危险因素
吸烟、过量饮酒、身体活动不足和高盐、高脂等不健康饮食是慢性病发生、发展的主要行为危险因素。
我国有超过3 亿人吸烟;80%的家庭人均食盐和食用油摄入量超标;18 岁以上成人经常参加身体锻炼的比例不到12%。此外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社会转型给人们带来的工作、生活压力,对健康造成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做为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我们需要这样做
慢性病与不良生活饮食方式息息相关,所以改变不良生活饮食习惯,就成为保护健康的第一关键要素。
之前由国家卫健委启动的“三减三健”专项行动的宣传主题为“三减三健,全民行动”,动员全社会共同关注“三减三健”专项活动,倡导“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的理念。

我国居民油盐摄入量居高不下,儿童青少年糖的摄入量持续升高,改变不良的生活饮食方式,需要从减油,减糖,减盐开始。
1. 减油
烹调油摄入过多是超重肥胖和慢病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推荐每天食用油摄入量25-30克。

日常减油建议:
尽量减少在外就餐的次数,多选择回家吃饭;
推荐家庭使用带刻度的油壶,烹饪方式选择蒸煮炖焖凉拌等,减少用油量;
平时少吃油炸食品。
2.减糖
添加糖是纯能量食物,过多摄入会增加龋齿,引发超重、肥胖发生的风险。

日常减糖建议:
每天添加糖摄入量不超过50克,最好不超过25克;
日常生活中要少喝含糖饮料,一瓶500毫升的含糖饮料,就可能有40-70克糖,很容易导致添加糖的摄入超标。
3.减盐
食盐摄入过多可增加高血压、胃病、肥胖发生的风险。目前我国居民每天食盐摄入量平均10.5克左右,虽然比之前有所下降,但是距离膳食指南推荐每日盐摄入不超过6克的量还是有一定距离,减盐势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