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明朝的稳定,为了明朝的千秋万代,他也该按照继承法,立嫡长子朱高炽当太子。
而不是为了私心,立他喜欢的二儿子朱高煦。

二、文官集团的支持
朱棣时期的文官集团,力量还相对弱小,还没有发展成后世那个庞然大物。
但是,朱棣依然不得不倚仗他们。
毕竟,打天下,靠的是武将,治理天下,靠的是文臣。
而这些文官,是礼法的最大支持者。他们坚定地站在嫡长子朱高炽这一边。
他们总是在朱棣面前说,立储,以嫡以长。对着朱棣一一列举,历朝历代,因为立储不立嫡长子,出的那些乱子。
朱棣不得不考虑他们的意见。

三、“好圣孙”朱瞻基的作用
朱棣和很多大臣商量过,到底应该立谁为太子,却总拿不定主意。
直到有一次,他和大才子解缙谈到了这件事。
他问解缙,朱高炽和朱高煦,到底该立谁为太子。
解缙毫不犹豫地说:皇长子(指朱高炽)仁爱孝顺,天下人都心悦诚服。
朱棣听了,没有说话。显然,他对这个回答,并不满意。
解缙又磕头,说了3个字:好圣孙。
朱棣终于被打动了,点头同意。
《明史》:帝密问缙。缙称:“皇长子仁孝,天下归心。”帝不应。缙又顿首曰:“好圣孙。”谓宣宗也。帝颔之。

好圣孙,指的就是朱棣的大孙子,朱高炽的大儿子,朱瞻基。
朱棣对于这个孙子,非常宠爱。不仅仅是因为隔代亲,也不仅仅是因为朱瞻基的性格和他的脾气相投,还因为,朱瞻基的出生,对他而言,是一个天大的吉兆。
朱瞻基出生的时候,朱棣已经快被朱允炆逼到了绝路。为了自保,甚至要装疯卖傻,好骗过监视他的人。
就在这个时候,他做了一个梦。梦里,他的父亲朱元璋递给他一个大圭,对他说,把这个传给子孙,大明会永远昌盛。

大圭,是皇位的象征。
第二天,朱瞻基就出生了。朱棣见到这个孩子,觉得他英气满面,应了自己的梦境。
这个梦,对于朱棣而言,实在是太有象征意义了。
对于朱棣而言,梦里朱元璋说的那个“传之子孙”,指的就是朱瞻基。
《明史》:生之前夕,成祖梦太祖授以大圭曰:“传之子孙,永世其昌。”既弥月,成祖见之曰:“儿英气溢面,符吾梦矣。”
朱瞻基是朱高炽的儿子。也就是说,如果朱棣不立朱高炽为太子,不把皇位传给朱高炽,他这个宝贝孙子,就再也没有机会了。
他这个梦,也许就没法应验了。
明朝的人,是很迷信的。
所以,为了朱瞻基,为了这个梦,他也要立朱高炽做太子。

朱高炽等了整整2年,才来到南京,当上太子。可是这20年的太子生涯,实在是不好过。
不仅朱高煦一个劲地捣鬼,意图夺嫡,朱棣也经常打压他。
- 初期,不给他太子的权力。朱元璋的太子朱标,直接参与政务,而朱高炽,经常只能陪进京朝见的堂兄弟们吃饭。
- 朱高炽监国期间,训斥贪婪的官员,也要被朱棣批评;监国期间处理的政务,经常被朱棣宣布作废。
- 东宫迎驾事件,朱棣亲征回京一个月后,突然找借口说,当初太子迎接他,晚了一步,并以这个理由,逮捕大量东宫官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