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好圣孙”神助攻
朱高煦为父亲干了那么多的事,到头来却什么回报都没有。自永乐二年(1404),朱高炽被立为太子后,朱高煦更是愤怒。
论相貌,朱高炽不及他英俊,论军事才能,朱高炽不及他优秀,相比之下,自己的这个哥哥不但是个大胖子,还是个瘸子,连走路都要人扶,更别谈骑马了。
可是,偏偏就是这样的一个废人,将来要做自己的主人!
因此,他恨朱高炽,更恨说话不算数的父亲朱棣。

想做皇帝,只能靠自己了。
不择手段、不论方法,一定要把皇位抢过来!
朱高煦不知道的是,他确实错怪了自己的父亲。
朱棣是明代厚黑学的专家,水平很高,抵赖也是出名,但在选择太子这件事情上,他却并没有骗人,他确实是想立朱高煦的。
朱棣总是说,朱高煦就很像自己,都很英武、都很擅长军事、都很精明,也都很无赖。
而朱高炽却大不相同,这个儿子臃肿不堪,小时候得病成了瘸子(可能是小儿麻痹症),走路都要人扶,简直就是半个废人。朱棣实在是想不通,如此英明神武的自己,怎么会有个这样的儿子。
除了外貌,朱高炽在性格上也和朱棣截然相反,品性温和,仁慈老实,虽然对父亲十分尊重,但对于父亲对待建文帝大臣的残忍行为十分不满,这样的人自然也不会讨朱棣的喜欢。

但朱高炽是长子,立长也算是长期以来的传统,所以朱棣一直犹豫不定,于是他便去征求靖难功臣们的意见。不出所料,大部分参加过靖难的人都推荐朱高煦,毕竟在一条战线上打过仗,有个战友的名头将来好办事。
但此时有一个人跳出来反对。认为:“自古君不立长,国家必有大乱。”然而,让人想不到的是,正是这个人影响了最后的结果。
此人叫金忠,时任兵部尚书,和那些支持朱高煦的公侯勋贵们比起来,他这个二品官实在算不得什么。
这倒不是因为他本人的能力,而是因为在他的身后,有一个巨大的身影在支持着他。而这个身影似乎就是无处不在的姚广孝。
翻开金忠的履历,就会发现他和姚广孝有着纠缠不清的关系,正是姚广孝向朱棣推荐了他的,而此人的主要能力和姚广孝如出一辙,都是占卜、谋划、机断这些玩意。很多人甚至怀疑,他就是姚广孝的学生。

此人一反常态,面对无数人的攻击始终不改变自己的意见,他建议朱棣不妨去问当朝的大臣。
当朝的大臣大都是读书人,立长的正统观念十分强烈,且这些人也很可能与姚广孝有着密切关系,这真是高明之极。
后来的事情发展也证实了,正是金忠的这一建议,使得原先一边倒的局面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使得一向精明的朱棣也没了主意,便找来解缙,也正是他与解缙的这一番谈话,奠定了大局。
双方开门见山。

朱棣问解缙:“你认为该立谁?”
解缙答:“世子(指朱高炽)仁厚,应该立为太子。”
朱棣不回应,解缙明白并不慌乱,因为他还有杀手锏,那就是朱高炽的儿子朱瞻基。
解缙再拜道:“好圣孙!”
所谓好圣孙是指朱高炽的儿子朱瞻基(后来的明宣宗),此人天生聪慧,深得朱棣喜爱,解缙告诉朱棣,如果朱高炽真的不行,可以考虑重点培养长孙朱瞻基。经过这次谈话,朱棣立朱高炽为太子的心,基本上确定了。
朱棣虽没有立马立朱高炽为太子,但朱棣开始倾向于立朱高炽。

朱高炽宅心仁厚
但在此之后,禁不住朱高煦一派大臣的游说,朱棣又有些动摇,立太子一事也就搁置了下来,无数大臣反复劝说,但朱棣就是不立太子。
朱高炽一派的大臣十分明白,朱棣是想立朱高煦的。于是,朱高炽派第一干将解缙开始了他的第二次心理战。
有大臣画了一幅画,画中一头老虎带着一群幼虎,作父子相亲状。朱棣也亲自来观看,此时站在他身边的解缙突然站了出来,拿起毛笔,不由分说地在画上题了这样一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