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 文苑列传》祢衡字正平,平原般人也。少有才辩,而尚气刚傲,好矫时慢物。……是时,许都新建,贤士大夫,四方来集。或问衡曰:“盍从陈长文、司马伯达乎?”对曰:“吾焉能从屠沽兒耶!”又问:“荀文若、赵稚长云何?”衡曰:“文若可借面吊丧,稚长可使监厨请客。”唯善鲁国孔融及弘农杨脩。常称曰:“大兒孔文举,小兒杨德祖。余子碌碌,莫足数也。”融亦深爱其才。衡始弱冠,而融年四十,遂与为交友。
祢衡与孔融之交,被称作忘年之交。小小年纪,称孔融为大儿,杨修为小儿。还是竟然还是赞许的话,太狂了。
三国最狂狷之祢衡,唯善鲁国孔融及弘农杨脩。惺惺相惜,人以群分,说明杨修的确恃才放旷,当然也一般一般,只排第三。
孔融多次向曹操荐举祢衡,皆因其狂,曹操送给刘表。刘表再转给黄祖。借刀杀人,终于成功。建安三年(198年)祢衡死于黄祖之手,25岁。
若论忘记能力,庞统张松祢衡都很厉害。(三国演义)
祢衡是因才因狂死,杨修的确小儿科。
杨修小传003 初期杨修称曹操的意
建安四年,曹操复用杨彪来对抗袁绍。
建安五年,杨修25岁时,曹操起用杨修为主簿。初期合作是愉快的,或者说矛盾不激烈。正史都觉得没必要记载吧,世说新语列了四件事。
《世说新语·捷悟》:“杨德祖为魏武主簿,时作相国门,始构榱桷,魏武自出看,使人题门作‘活’字,便去。杨见,即令坏之,既竟,曰:‘门中活,阔字,王正嫌门大也。’”
《世说新语·捷悟》:“人饷魏武一杯酪,魏武啖少许,盖头上题‘合’字以示众,众莫能解。次至杨修,修便啖曰:‘公教人啖一口也,复何疑。’”
《世说新语·捷语》: “魏武尝过曹娥碑下,杨修从,碑背上见题作‘黄绢幼妇,外孙臼’八字。魏武谓修曰:‘解不?’答曰:‘解。’魏武曰:‘卿未可言,待我思之。’行三十里,魏武乃曰:‘吾已得。’”令修别记所知。修曰:‘黄绢,色丝也,于字为绝;幼妇,少女也,于字为妙;外孙,女子也,于字为好;臼,受辛也,于字为辞,所谓绝妙好辞也。’魏武亦记之,与修同。乃叹曰:‘我才不见卿,乃觉三十里。’”(《三国演义》七十一回,曹操兵进汉中途中在潼关访蔡琰时。这是建安二十四年春了。)
《世说新语·捷语》:魏武征袁本初(即袁绍),治装,余有数十斛竹片,咸长数寸,众云并不堪用。正令烧除,太祖思所以用之,谓可为竹而未显其言。驰使问主簿杨德祖,应声答之,与帝心同,众服其辩悟。
杨修小传004 杨修参与立嗣之争 矛盾渐显
杨修和曹植以才情相互欣赏而相交甚密,也成了立嗣之争的战友。在建安二十二年之前,曹操是肯定曹植和杨修的,杨修有才有家世。曹操立嗣犹疑不定,甚至需要崔琰贾诩等帮他拿主意。
而杨修对曹操野心勃勃,却是不满意的。我感觉他的不满意,期待在曹植身上,期待曹植立嗣上位,改变曹操行事风格。
杨修看不惯的事情:
建安十年,杨彪被免职。十一年,诸以恩泽为侯者皆夺封。彪见汉祚将终,遂称脚挛不复行,积十年。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废三公,恢复丞相制度,并自任汉朝丞相。
孔融死。
建安十七年(212年),曹操被准许“参拜不名、剑履上殿”。(董卓作派)
荀彧死。
建安十八年(213年),汉献帝册封曹操为魏公,加九锡、建魏国,定国都于邺城。
崔琰毛玠死。
建安十九年10月 献帝、伏后与国丈伏完密谋除曹操,事泄,曹操诛杀众人。
吴质的事:《三国志·魏书·任城陈萧王传》裴注引《世语》:“修年二十五,以名公子有才能,为太祖所器。与丁仪兄弟,皆欲以植为嗣。太子患之,以车载废簏,内朝歌长吴质与谋。修以白太祖,末及推验。太子惧,告质,质曰:‘何患?明日复以簏受绢车内以惑之,修必复重白,重白必推而无验,则彼受罪矣。’世子认之。修禀白而无人,太祖由是疑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