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吃烫食、喝热茶、无辣不欢……中国人的食管早已不堪重负。
俗话说,病从口入,对于消化道的食管来说尤其如此。食管内壁作为一层“娇嫩”的粘膜组织,吃得太快、太烫、太咸都会对其造成慢性损伤,甚至引发癌变。
为什么中国会成为食管癌的高发国家?如何预防它的发生?
“吃”出来的食管癌
中国食管癌的高发与不良饮食习惯脱不了关系。
热 爱吃烫食
食管黏膜正常耐受温度为40 ~50 ,如果超过65 危害更大,可能造成损伤、溃烂等问题。
虽然黏膜皮有自我修复功能,但长期反复刺激会让黏膜产生损伤,进而诱发癌症。福建和广东潮汕等地居民爱喝功夫茶、吃生滚粥,也是食管癌的高发群体。
咸 高盐饮食
腌制会使食品中的亚硝酸盐明显增高,尤其是当气温高于20 时,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还会增加。亚硝酸盐含量越高,致癌性越大。
食管癌的高发地区如粤东、闽南居民就很爱吃酱菜、鱼虾酱等腌制食物。此外,烧烤、熏制食品、油炸食品等也含有很多亚硝酸盐。
硬 主食偏硬
有些如华北、华中等以面食为主的地区,老百姓爱吃烧饼、煎饼、馓子等比较粗糙和偏硬的食物,这些食物如果吃得过快或咀嚼不充分,也容易对食管黏膜造成伤害。
辣 无辣不欢
经常食用过于辛辣的食物易损伤食管上皮,引起上皮细胞变性,造成黏膜炎症,促使食管发生癌变。爱吃辣椒的川北也是我国食管癌的高发地区。
快 狼吞虎咽
吃饭太快会使食物不能进行充分咀嚼,颗粒粗糙的饭菜容易损伤食管黏膜上皮,引发急性炎症。久而久之,很可能转为慢性炎症,增加食管癌风险。
烈 抽烟饮酒
酒精中虽然没有致癌物质,但会刺激食管黏膜。特别是60 以上的高浓度白酒,对食管黏膜的伤害更明显。
烟草中的致癌物质可能随着唾液或食物,下咽到食管或吸收后,作用于食管引发癌变。
如果出现如下症状要及时就诊,以便尽早发现早期食管癌:
吞咽食物有迟缓、滞留或轻微哽咽感,可自行消失,一段时间后会再出现;
咽喉部常有异物感,咽不下也吐不出的感觉;
胸部不适,如胸骨后胀闷或轻微疼痛,呈现间歇性或在疲劳后及快速进食时症状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