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我发了一篇关于深蹲的文章,在评论区有很多人晒出了自己“蹲多少算很强”的成绩。而当我说到自己深蹲1RM达到220kg后,却被人嘲笑了,说负重深蹲也就蹲一下,也叫强?
说出这句话的可能根本不知道1RM到底是什么?其实,它是评估肌力强弱,以及自己或者教练给自己安排课表编排时的一项重要指标。如果一个教练不给你测1RM就给你安排训练计划表,那么很可能不适合你,或者教练主观臆断了。
下面就1RM的相关问题展开详解:
- 1RM是啥?
- 了解1RM可带来的好处
- 哪些人需要知道自己的1RM
- 如何测1RM
- 1RM的计算
1RM是啥?
1RM指的是任何训练项目完成一下的最大重量,是会让人觉得无法再往上加重且无余力的重量。
值得注意的是,不是每个动作都需要特别测或是计算1RM,有些动作测1RM的效益不大。
知道自己的1RM可以带来的好处
知道自己1RM有很多好处,可以以此为依据,搭配训练目标来排课表:
1. 更完美的课表安排
首先是可以知道课表编排的方向,了解周期化训练如何安排,那么所谓的周期化训练,可以依据时间的维度分为以下三种:
- 大周期:为期一年(年度)
- 中周期:三到八周,以短期训练目标为导向,辅助大周期的训练目标来安排课表内容
- 小周期:约一至两周,着重于每天及每周的训练状况变化
依据上述的周期区间,会以RPE(Received Perception of Exertion,运动自觉强度)、RIR(Reps in Reverse,完成一组后还能用正确姿势做几下)、VBT(velocity based training,速度依循训练)等作为制定训练强度的方式,而1RM可以让周期化训练趋于完美,这也是许多教练帮学生排课表所采用的方法。
2. 让教练更能掌握训练情况
例如,如果客人并不知道自己目前的1RM,然后最近的课表让他觉得吃不消,就表示课表的强度过高而需要调降,也可能需要再测他的1RM来做调整的依据。
有哪些人需要知道自己的1RM
尽管1RM是制定课表的一项重要依据,但不是每个人都需要知道自己的1RM,那么有哪些人需要呢?
初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