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田洪兵
单位:成都市锦江区妇幼保健院
检验科真空采血管可谓五颜六色,因检测项目的需要添加相应的抗凝剂,不同的抗凝管用不同的颜色加以区分,如图1:

有抗凝的真空采血管,当然也有任何成分都没有的真空采血管,比如:常用的3mL或者5mL红头真空采血管。
这类红头真空采血管常用来获得血清,常用于全自动免疫化学发光的检测项目的检测,比如: 性激素、甲状腺功能、中孕期母血清唐氏筛查、β-HCG等等的检测。
这类项目的检测主要是担心抗凝剂会对检测结果造成干扰,所以我们采用无任何添加剂的真空采血管。
那么本文的重点内容就是这类红头的真空采血管采血后(分析前)的处理对检验结果的影响。
案例经过

一位患者拿着检验结果到检验科质疑检验结果不对!患者自诉其雌二醇(E2)昨日在外院检查时结果为五百多(未提供检验报告),今日在我院检查雌二醇(E2)结果却只有425.0pg/mL。对此提出质疑!我立刻与患者的医生联系,了解得知患者是一位IVF,需要监测雌二醇(E2)水平的变化。就患者目前正常情况当然是升高而不是降低!检验结果与临床诊断不相符!
于是我找到当日患者的血液样本,立刻将患者样本上机复测,得出的结果为:526pg/mL!显然与第一次的结果相差很大! 与患者自述昨日在外院检测结果相近,为什么同一样本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前后测出的结果会差距如此大?
案例处理
嘱咐患者静坐20分钟后,使用红色无抗凝剂真空采血管采集患者坐位肘部静脉血3mL。将样本颠倒混匀,置于37℃恒温箱中孵育。期间颠倒混匀10次,直到血液凝固,继续置于37℃恒温箱中孵育,有明显的淡黄色血清析出时,将样本放入离心机以4000r/min离心10分钟。分离得到清晰透明的黄色血清,将样本放入贝克曼DXI800全自动免疫化学发光仪测试。最后得出患者的雌二醇(E2)的检验结果为716 pg/mL!这个结果显然与患者上午采集的第一个样本检测存在着明显巨大的差异!
案例分析
在分析和排查了各种各样原因以后,我将两个血液样本放在一起进行了比对。最终找到了此次事件的根本原因,那就是难以用肉眼发现的血清微凝集!虽然两管血液样本都是清晰透明的黄色血清,但在患者上午的血液样本中,在细胞上层的血清层发现了胶冻状的凝固血清,这就是造成此次事件罪魁祸首!使用一次性的无菌棉签棒将胶冻状的血清搅动挤压重新离心后,重新上机测试雌二醇(E2),得到的结果为709 pg/mL!案件终于真相大白!
案例经过
中孕期母血清唐氏筛查的样本在检测完后需要分离血清,将分离的血清装在1.5mL的一次性微量离心管中,置于零下70℃(-70℃)的超低温冰箱内保存2年以上。在分离唐氏筛查的患者血清时,一管外观血清层清晰透明毫无异样的标本无法正常分离!血清层已经凝固成胶冻状!查看患者的检查结果为:唐氏筛查高风险!使用一次性的无菌棉签棒将胶冻状的血清搅动挤压重新离心后,重新上机测试!得出的结果为:唐氏筛查低风险,两个截然相反的结果!当然是因为血清层凝固使游离雌三醇(E3)的检测结果有差异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