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中医程医生:三部六病版《伤寒论今释》蜜煎导证之第233条
经方中医程医生:三部六病版《伤寒论今释》蜜煎导证之第233条

三、里部病辩证
一、阳明病
1、纲领证
9、蜜煎导方证
233、阳明病,自汗出,若发汗,小便自利者,此为津液内竭,虽硬不可攻之,当须自欲大便,宜蜜煎导而通之。若土瓜根及大猪胆汁,皆可为导。
《玉函》、《脉经》猪胆上并无“大”字。
山田氏云:小便自利,当作小便不利,传写之误也,故下文承之云,此为津液内竭,乃前第六十条所谓:“大下之后复发汗,小便不利者,亡津液。”是也。盖小便以自利为常,以不利为病。惟其常,则津液内竭四字无所照应也。且论中云小便自利者,每于其当不利而反快利如常者而言,太阳中篇抵当汤诸条可见矣。今此条突然言之,益知其误写无疑焉。先辈诸家,未有一言及此者,呜呼!读书若斯疏漏,岂足窥古人精微之训哉?
渊雷案;
津液内竭者,当留液自救而小便不利,山田说自通。惟蜜煎之用法,所以润直肠之枯燥,自汗出四句,举例以言直肠枯燥之因,而非蜜煎之证候。若因小便自利而致直肠枯燥者,蜜煎仍所宜用,勿拘可也。今之甘油锭,义同蜜煎导,灌肠法,意同猪胆汁。
成氏云:津液内竭,肠胃干燥,大便因硬,此非结热,故不可攻,宜以药外治而导引之。
《金鉴》云:虽大便硬,而无满痛之苦,不可攻之,当待津液还胃,自欲大便,燥屎已至直肠,难出肛门之时,则用蜜煎润窍滋燥,导而利之。或土瓜根宣气通燥,或猪胆汁清热润燥,皆可为引导法,择而用之可也。
渊雷案:
此证但肠燥便难耳,非因胃家实也,大病恢复期中往往见之。云阳明病者,盖追溯已往之病,非谓当前之证。今用甘油锭,颇简便,视蜜煎诸法为优。
须,待也,字当作䇓,须本须冉字,经典假“须”为“䇓”而“䇓”字废,后人乃复制䇓字为须冉字,“䇓”字仅于《汉书•翟方进传》见之。
蜜煎方:
食蜜(七合)。
上一味,于铜器内微火煎之,稍凝如饴状,搅之勿令焦著,俟可丸,并手捻作挺,令头锐,大如指,长二寸许,当热时急作,冷则硬。以内谷道中,以手急抱,欲大便时乃去之。疑非仲景意,已试甚良。
食蜜,《玉函》、成本、《千金翼》并作“蜜”一字。赵刻本“之稍”二字作“当须”。俟作“欲”,今依《玉函》、成本改。疑非以下九字,《玉函》、成本并无之。
又:大猪胆一枚,泻汁,和少许法醋,以灌稃道内,如一食顷,当大便,出宿食恶物,甚效。
和少许法醋,《玉函》、成本并作“和醋少许”。内并作“中”,成本无“宿食以下”六字。
《伤寒准绳》云:凡多汗伤津,或屡汗不解,或尺中脉迟弱,元气素虚人,便欲下而不能出者,并宜导法。但须分津液枯者用蜜导,邪热盛者用胆导,湿热痰饮固结,姜汁麻油浸括搂根导,惟下傍流水者,导之无益,非诸承气汤攻之不效,以实结在内而不在下也。至于阴结便秘者,宜于蜜煎中加姜汁生附子末,或削陈酱姜导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