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脏中的心肺二脏,位于胸膈以上,上为阳,其中又有阴阳的分别:阳中的少阴是肺脏,它的原穴是太渊,左右共有两穴;阳中的太阳是心脏,它的原穴是大陵穴,左右共有两穴。五脏中的肝、脾、肾三脏,都位于胸膈以下,下为阴,其中再分出阴阳:阴中的少阳是肝脏,它的原穴是太冲,左右共有两穴;阴中的至阴是脾脏,它的原穴是太白,左右共有两穴;阴中的太阴是肾脏,它的原穴是太溪,左右共有两穴。在胸腹部脏器附近,还有膏和肓的两个原穴。膏的原穴是鸠尾,属任脉,只有一穴;肓的原穴是气海,属任脉,也只有一穴。以上五脏共十穴,加上膏和肓的各一穴,合计共有十二穴。这十二个原穴,都是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部位,可以用它们来主治五脏六腑的各种疾患。
凡患腹胀病的,当取用足三阳经,即取足太阳膀胱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的穴位进行治疗。凡患完谷不化的泄泻证的,当取用足三阴经,即在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的穴位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