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肾藏全身之精,纳五脏之气,肾好不好,关乎着人的命脉。
如何判断自己的肾好不好呢?您可能会想到看气色、看头发、看排尿等等,其实还有一个中老年人非常常见的症状 —— 脚后跟疼,很可能也是肾虚的信号!
脚后跟疼,可能是肾虚了
脚是人体健康的晴雨表,可以反应很多健康问题。很多中老年朋友都有脚后跟疼的问题,常见原因可以分成两类:
一是脚本身的问题,比如长了骨刺;
二是肾虚等问题反映在了脚后跟上。脚后跟的位置是肾和膀胱的反射区,肾主骨生髓,脚跟痛就可能和肾气、肾阳不足有关系,往往还伴有一些头晕眼花、浑身乏力、手脚发冷,腰膝酸软等情况。
这样泡脚,肾不虚、脚不疼
泡脚可以一定程度缓解脚部的疼痛,但是脚后跟的皮肤比较厚,单纯地泡脚不能很好地把中药的药效透进皮肤,除了在水中添加药物,专家推荐了中医独家的透皮吸收法,配合刮痧和穴位按摩,充分发挥药效,解决疼痛问题。
刮:用刮痧板刮脚底
准备一块牛角刮痧板,根据个人的情况,选择刮的手法。
要缓解骨刺等急性疼痛,刮的速度要快,力度重一些,以能感受到轻微疼痛为宜;
想要补肾,缓解肾虚引起的脚跟疼,动作讲究又慢又轻。
每次刮3-5分钟,用刮痧板沾药汁刮,能帮助药物更好地透入皮肤。
按:3个穴位,补肾止痛
昆仑穴:脚外踝尖和跟腱之间的凹陷处,它属于足太阳膀胱经,有温补肝肾、缓解腰腿脚踝疼痛的作用;
太溪穴:和昆仑穴相对,脚内踝尖和跟腱间的凹陷,它属于足少阴肾经,同样有补肾、消肿止痛的作用;
这两个穴位可以用大拇指和食指一起按揉,在中医上叫做昆仑透太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