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国人心血管健康大数据解读
四、糖尿病:患病率为10.9%,治疗率为 32.2%。
2013年全国大样本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中国成人糖尿病标化患病率为10.9%,男性高于女性(11.7% vs 10.2%)。老年人、城市居民、经济发达地区、超重和肥胖者中糖尿病患病率较高。
糖尿病前期检出率为35.7%,老年人、超重/肥胖人群以及农村居民中糖尿病前期检出率较高。如果空腹血糖>6.1,或者餐后两小时血糖>7.8,但是没有达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这种情况被称为“糖尿病前期”,这类人群每天都可能变成新的糖尿患者,因此“糖尿病前期”的人群是预防糖尿病的重点人群。糖尿病前期检出率这么高,可以预测,糖尿病人群数量还会大量增加。
糖尿病和高血压对心血管病来说是等危因素,男性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是正常人群的2倍,女性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发生率是正常人群的4倍。同时心血管病也是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分别有47.5%的男性和49.7%的女性死于心血管病,且其中大约一半的死亡是由卒中所致。糖尿病患者的全因死亡率是糖耐量正常者的3倍,糖尿病患者男、女的心血管病死亡风险分别是糖耐量正常者的3.5倍和6.9倍。

我国糖尿病的防控形势也不容乐观,报告指出:糖尿病知晓率为36.5%,治疗率为32.2%,治疗控制率为49.2%。老年人、女性和城市居民中知晓率和治疗率较高,相对年轻的患者和城市居民中治疗控制率较高。
五、超重与肥胖:患病率上升,青少年尤其明显
《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年)》显示,2012年≥18岁居民的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30.1%和11.9%,较2002年相比分别上升了7.3%和4.8%。2014年中国7~18岁在校青少年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是1985年的11倍和73倍。2013年研究表明,中国儿童青少年超重率为12.2%,肥胖率为7.1%。


中国人肥胖标准为:体重指数(BMI)在18.5~23.9为正常范围,大于24~27.9为超重,大于28为肥胖。另外,腹性肥胖比例大是中国人肥胖的特点和潜在危险。体重指数正常或不很高的中国人,若腰围男性≥90厘米、女性≥85厘米,或腰围与臀围的比例男性大于0.9、女性大于0.85,也属肥胖。中心性肥胖者罹患糖尿病及其他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风险明显增加。

六、身体活动:运动量严重不足
2014年中国经常参加身体活动的人为33.9%(含儿童青少年)。20~49岁青壮年人群的锻炼率仍然偏低。2014年中国第六次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查结果显示,每天身体活动不足1小时的男生占73.3%,女生更高(79.1%)。
现在的生活方式使人们的体力活动较前明显减少。提倡每周3~5次中等强度的运动,每次30分钟左右。增加体力活动,尤其是有氧运动,具有非常多的好处。比如运动是生活方式调节中降压效果最好的,可以降低10~20mmHg的血压。运动增加了热量的消耗还可以避免超重和肥胖,以及避免糖尿病的发生。另外,运动还可以降低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以及提高高密度脂蛋白的含量。我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去年体检甘油三酯偏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偏低。然后我有两个月的时间,每天骑自行车上下班,单程20公里,然后在复查的时候,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明显升高,甘油三酯下降了一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也明显下降。另外运动还可以舒缓神经。减轻焦虑抑郁的情绪。可以说运动是心血管疾病的克星。我们也常说,心血管疾病,预防的最好办法就是,管住嘴,迈开腿。
七、膳食:结构不合理,食盐量高于标准一倍
1992~2012年中国居民膳食脂肪供能比呈明显上升趋势,2012年全国平均水平为32.9%,已超过膳食指南推荐的上线水平(膳食指南推荐范围:20%~30%),这也跟经济水平的提高息息相关;而碳水化合物的供能比呈明显下降趋势,2012年全国平均水平为55%,已降至膳食指南推荐的低限(膳食指南推荐范围:55%~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