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自己想要做什么?3种可以找到热爱之物的方法
这个片段让我的思维大转弯,原来「爱」字还可以当作动词理解,如果「爱」字可以当作动词理解,那么「热爱」就更好理解了吧---经常我们说热爱某物的时候,其实「热爱」这个词比「爱」表达着更多的动词属性吗?
所以,借鉴《高》里对「爱」的解释,我们也可以反问:难道要等到你觉得你热爱了某物,你才去热爱某物吗?难道要等你感觉你对某物有了爱的感觉了,你才会去热爱某物吗?
如出一辙的,还有另一本名著,《爱的艺术》,薄薄一本,内容含金,这本书说爱是一种能力,需要去修炼。
一个很著名的物理学家费曼,知乎上到处在流传他的费曼学习方法,他也经常强调,你深入的做一件事的时候,这也会带来热爱。

所以,其次是,他不知道热爱来源还可以有几种:
第一种,这也是最文艺的调调,也就是自然而然的那种热爱,有时候看起来莫名其妙,找不到任何方法可寻,但这也是大众所熟知、所希冀的一种热爱。
匮乏者希望,某天突然就知道自己热爱某事某人了,然后就会原动力满满向前冲,一往无前走向人生巅峰。
可现在没有啊,于是他们等待。
人们经常把责任归咎于此,比如他们做什么事情没有动力了,他们就说,因为我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因此缺乏原动力。
当他们这样推卸责任的时候,你无话可说。
我去!
第二种就是费曼这种,你的热爱可以来自你的行动,以前有句话说“做一样爱一样“,这句话里的「爱」反倒是可以理解为:你做一件事情,就可能会爱上那件事。
男女在一块,日久生情,很多讲同居的电视剧,或者一开始男女冤家的,最后经常搞到一块,相互爱上了,讲的也是一开始不喜欢到最后变成喜欢,逻辑如出一辙。
第三种,就是主动去做事,没有「爱」的感觉了,那就去爱啊,没有「热爱」的感觉了,那就去做一些「热爱」的行动。
有个词叫做具身认知,说的是人的生理体验与心理体验有着强烈的联系。生理体验可以“激活“心理体验。说个简单的例子大家一下子就明白,平时我们开心的时候会笑,而如果微笑,人也会趋向于变得更开心。
所以,热爱一件事物,至少不止一种方式方法,都2019年了,心理学、认知科学已经发展得很好了,多看些这方面的书,千万不要被那些文青思维框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