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着力解决资源环境约束突出问题、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庄严承诺。“双碳”既是战略机遇,更是探索绿色发展的现实路径。近日,在宁夏银川举办的黄河流域(银川)“双碳”创新高峰论坛,大咖云集,精彩纷呈。来自国内清洁能源、环境领域的顶级专家学者和行业精英翘楚济济一堂,共同点赞银川“双碳”实践成果,共商银川绿色转型发展之策,为银川加快建设创新发展引领市、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示范市建言献策、贡献智慧。

北京大学能源研究院副院长杨雷在论坛上发言
目前我国双碳政策的顶层设计框架是“两轮驱动,三端发力”的格局。政府通过明确的目标和评价体系,设定碳市场和碳税金融、产业政策等起到导向作用;市场通过看不见的手,推动碳中和实现产业升级和高质量发展,从而实现深化改革;供应端、消费端和碳消除三个方面共同发力,构建“现代能源体系“,在工业、建筑、交通、居民生活等方面实现高效、循环和低碳目目标。碳消除方面,通过碳汇、碳捕集封存等抵消二氧化碳的排放。随着可再生能源的提高,将带来生产关系的深刻变革。
新能源系统逐步向低碳化、电气化、分散化和数字化转型。新能源体系对提高整个源、网、荷、储在内的系统灵活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型电力系统2.0阶段,需要波动性可再生能源在部分时段满足全部用电需求,这使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成为关键问题,需要采取先进灵活性技术加以保障。另外,黄河流域尤其是西北地区,可再生能源的装机量已经超过40%,那么能源消纳和外送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政策完善也需要一个过程,原先单一驱动的供应型市场需要融合源网荷储包括供电等多种市场主体,通过新型的商业模式来挖掘新的消纳能力,体现区域市场因地制宜的发展潜力。

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在论坛上发言
“宁夏风光无限好!”论坛上,解振华在发言中表示,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工业、能源等产业基地,不仅传统能源资源丰富,其中煤炭的储量占全国的一半以上,风资源和太阳能资源也有优势。过去,宁夏能源结构偏煤,产业结构偏重,但通过观摩了解,我们发现,银川正发挥首府优势,在城市、农村、园区、企业等领域积极转型,这种示范将对全国从化石能源向清洁能源转型提供很好借鉴。他建议,下一步,宁夏要结合低碳产业和技术发展特色,积极推动传统化石能源转型升级,充分挖掘当地风光资源优势,积极探索“光伏+”的新模式,提高可再生能源发电比例,鼓励支持绿氢产业的发展,建设低碳智慧型城市,推动“双碳”领域向西对外开放合作,服务共建绿色“一带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