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日本正处于鼎盛时期的的奈良时代。受中国唐文化的影响,又通过大唐接受到了来自印度、伊朗的文化,从而出现了日本历史上第一次文化全面昌盛的局面。遣唐使和派往中国的留学僧和留学生在日本文化和美术繁荣方面,起着极大的作用。当时日本政府仿照唐朝推行租庸调制,人们为了躲避沉重的剥削和逃避兵役,数以千计的老百姓选择出家当和尚,原因很简单,当和尚不用纳税。当时日本的和尚很不正规,只要自己想当和尚,就可以“自誓受戒”。这就导致日本的和尚鱼龙混杂,佛教的传播受到很大的影响。为了改变这种现状,重新梳理佛教的教义和教律,日本佛教界领袖隆尊和尚提出了向唐朝聘请戒师的建议,当时掌握日本政权的舍人亲王也希望重振佛教来减少纳税老百姓的流失。
公元732年,日本政府选拔了两位优秀的青年和尚,名字叫荣睿、普照,命令他们跟随日本遣唐代表团来到中国学习。在长安十年学习期间,他们一直物色合适的名僧,但一直没能找到能力和威望具备的高僧。后来,他们听说扬州大明寺的鉴真大和尚,不仅能力和威望出众,而且在建筑、绘画,尤其是医学方面,都具有很高的造诣,于是前去拜访,请求鉴真去日本弘法。
鉴真当时已经54岁了,他想起关于中国南岳慧思禅师转生为日本王子的传说,当即征求在场弟子的意见,问他们:“谁愿意同行?”大家都沉默不语。弟子祥彦说:“彼国太远,性命难存,沧海淼漫,百无一至。”
![](/img.php?url=https://img01.71396.com/2021/0817/ffeec7cef9cadf6a.jpg)
公元742年,鉴真不顾弟子们劝阻,毅然决心开始东渡。但前五次均以失败而告终。
753年,日本遣唐使再次来到扬州,恳请鉴真同他们一道东渡。当时唐玄宗崇信道教,意欲派道士去日本,为日本拒绝,因此不许鉴真出海。鉴真便秘密乘船至苏州黄泗浦,转搭遣唐使大船。随行人众24人,其中僧尼17人。11月16日,船队扬帆出海,第一次邀请他的普照和尚也从余姚赶来。中间经历了船队失散,触礁等过程。在当年12月20日,抵达日本的萨摩。
第六次东渡终于成功。
鉴真到达日本后,受到了日本天皇和贵族的隆重礼遇。鉴真的到来对日本文化产生的影响是全方位的,除了佛学宗教领域,其他诸如医学、建筑、雕塑等各方面都同样都影响深远。鉴真到达日本时,正是奈良王朝的天平时期,而天平时代最绚丽夺目的成就正体现在佛教艺术上。博学的鉴真大师及其随行的弟子们不仅从真正意义上开创了日本律宗,结束了这之前令日本统治者头疼不已的“私度”、“自度”等种种混乱不堪的现象,并将日本佛教授戒纳入了正式的授戒制度,还创建了与之相关的东大寺戒坛院、下野药师寺戒坛院、筑紫观世音戒坛院日本著名的“三大戒坛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