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界的能量变化都会在物质层面显化出来。人类是自然的产物,自然的力量作用在人体上,也会在人体的物质层面“显化”出来与之相应的脏腑或者组织。《金匮真言论》中说:“夫言人之阴阳,则外为阳,内为阴;言人身之阴阳,则背为阳,腹为阴;言人身之藏腑中阴阳,则藏者为阴,腑者为阳,肝、心、脾、肺、肾五藏皆为阴,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六腑皆为阳。所以欲知阴中之阴、阳中之阳者何也?为冬病在阴,夏病在阳,春病在阴,秋病在阳,皆视其所在,为施针石也。”
简单来说,自然界气候不断阴阳变化在人体上对应形成阴阳不同属性的组织。从人体的构造来看,人体的背部温度通常比腹部温度要高。生活经历告诉我们,人体的腹部比背部更脆弱,腹部通常也比背部更怕冷,背部见到阳光的概率显然大于腹部。因此,人体的背部为阳,腹部为阴。从阴阳的角度来区分脏腑,人体的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六腑都是“空心”的,主要是通过运动来代谢人体的水分和食物,所以属阳。肝、心、脾、肺、肾则是相对“实心”的,是相对“安静”的,用来贮存人体的精、血、气、神,所以属阴。

疾病的发生与季节气候的变化密切相关。春天人体的阳气正在从体内向体外生发扩散,阳气还不是很强大,人体体表气血的防御能力还不强,外邪入侵很容易“突破”人体防线造成五脏受邪,因此容易得“阴”病。夏天人体气血旺盛蓬勃于体表,外邪不太容易入侵到身体内,所以易患“阳”病。秋天人体的阳气也相对旺盛,正从体表向体内内收,所以邪气也不容易入“里”而生“阳”病。冬天人体气血内收到体内,外邪侵犯人体很容易导致“阴”病。所以中国的民间谚语常说“春捂秋冻”,就是指的春天要注意保暖扶助阳气的生发,而秋天适当的冻一冻可帮助阳气的收藏。
如果按照阴阳的观点,对人体部位进行进一步细分,则可分为“故背为阳,阳中之阳,心也;背为阳,阳中之阴,肺也;腹为阴,阴中之阴,肾也;腹为阴,阴中之阳,肝也;腹为阴,阴中之至阴,脾也。此皆阴阳表里、内外、雌雄相输应也,故以应天之阴阳也。”
人体的五脏六腑产生于自然的运动以及阴阳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