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平底锅开小火,刷少许油,把混匀后的蔬菜混合面舀一勺放入锅中,摊匀,变成一个小而圆的面饼,如果做不圆可以使用工具或者铲子定型;
3、煎至一面金黄之后,翻面,待另一面金黄后,盛出即可。
小贴士:
1、蔬菜食材可以随意搭配,比如黄瓜换成西葫芦,土豆换成藕,还可以加入卷心菜、紫洋葱等都可以,但要注意色彩尽量平均,才更有视觉美感;
2、此种方法可以与方法一相结合,发挥你的创造性,你也可以搭配出好看又好吃的食物。


蔬菜饼,以上图片仅供参考
方法三:改变食物的味道——使用天然的调料
很多时候我们并没有吃什么“垃圾食品”,但是感觉到还是发胖了,这是为什么呢?
原因之一就是我们忽视了食品里添加的物质——调料的作用。
别看调料不占分量,但调料加得不对,仍然会造成体内饱和脂肪酸的蓄积,使孩子发胖。
可以将含盐高的腌制食品,或加工的调味品,如味精、酱油、黄豆酱等,换成天然、新鲜的香料,如葱、蒜、洋葱、柠檬、醋、香草等,和新鲜果蔬汁,如番茄汁、南瓜汁、菠菜汁等。增加食品的自然、新鲜感和视觉感受。

新鲜果蔬汁
方法四:改变孩子对食物的感觉——让孩子参与食物的购买、采摘、制作
让孩子参与食物的选择和制作,是让孩子有一种“参与感”。心理学认为,人们对为自己曾经参与过的事物,会主观上认为更有价值。
也就是说,如果一件事你亲身参与做成,会更喜欢这件事物。如果一个食物孩子自己参与了购买、采摘、制作,孩子会更喜欢它。
不过这有个前提是,一定要做成功了,不能像网上一些烘焙“小能手”一样,把蛋糕烤成了石头,把好看的食物做的非常难看,那孩子可能会更不爱吃了。
让孩子有参与感的事:
1、购买——可带儿童去市场选购食物,同时还可以教辨识应季蔬果,让孩子尝试自主选购蔬菜,不仅能增长见识,还能促进感情;
2、采摘——节假日可带孩子去农田认识农作物,介绍蔬菜的生长方式、营养成分以及对身体的好处,并亲自动手采摘蔬菜。
3、制作——让孩子参观家庭膳食制备过程,参与一些力所能及的加工活动,如择菜等。

孩子采摘草莓
总之,不要让孩子做一个只会等着吃饭的小皇帝、小公主,让孩子充分体会参与感,更能享受劳动成果,对食物更感兴趣。
也可以学学“饥饿营销”的办法,采用重复小份量供应,一次不要给太多,如果好吃,孩子还会再想要,激发孩子自身想吃的欲望,鼓励尝试并及时给予表扬,不要强迫喂食。
总结:对健康食物的兴趣,来自于对生活的热爱
上面列出的,只是改善孩子偏食、挑食,增进对健康食品的食欲,降低对不健康食品喜好的几种小方法。抛砖引玉,如果有心的家长,还能够创造出更多有价值的方法。
其实,我们能够发现,越是对生活积极、热爱的人,越会注重饮食的多样性,膳食的营养平衡。热爱生活的家长,也会做出更多花样、更让孩子感兴趣的食物。而适当让孩子参与食材的制作过程,对孩子将来的自理能力的培养,也是有积极帮助的。
参考资料:
1、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