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 > 健康常识

是药三分毒、以毒攻毒的中医药原理是什么?毒和药曾经不分家

常驻编辑 健康常识 2022-12-15 以毒攻毒   黄帝内经   附子   半夏   毒性   中医药   毒药   功效   药物   中药   能量   中医   原理   身体   人体

中医药中的“毒”至少有三种意思。bCB拜客生活常识网

第一种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中毒,比如蘑菇中毒,食物中毒,中蛇毒、蝎子毒。以及现代医学的病毒,都是属于外界来的,人体自身不产生的有害物质。bCB拜客生活常识网

毒蘑菇bCB拜客生活常识网

第二种毒的意思,是药物的毒性。中医讲药物的毒性,其实是一种偏性。过去毒与药是不分家的。bCB拜客生活常识网

比如《黄帝内经·异法方宜论》有一段:bCB拜客生活常识网

“西方者,金玉之域,沙石之处……故邪不能伤其形体,其病生于内。其治宜毒药。故毒药者亦从西方来。”bCB拜客生活常识网

这里的毒和药是一个意思,毒能治病,就是药,药能害人,就是毒。bCB拜客生活常识网

人体正常情况下是阴阳平衡的状态,不过虚,不过实,不热不寒,不过于阴,也不过于阳,是个恰到好处的状态。但生病之后,就像天平的指针向一边倾斜了,比如过寒,或者过热,或者亏虚,或者瘀堵。bCB拜客生活常识网

阴阳平衡bCB拜客生活常识网

中药、针灸或者其他治疗方法的作用,就是把这种偏性给纠正回来。所以我们都强调,是药三分毒,就是“是药三分偏”的意思,只要是药,就有偏性。bCB拜客生活常识网

所以,没病就不要乱吃药,因为人体本来是一个平衡的状态,如果用了有偏性的药,反而把平衡打破了。如果是没有生病的人乱吃药(预防、诊断性的药物除外),反而会把人吃坏,就是这个道理。bCB拜客生活常识网

植物、食物、药物的毒性,其实都是偏性,凡物皆有“毒”,连蔬菜水果都有致死量,只是偏性弱而已。bCB拜客生活常识网

水果吃多了,也会中毒bCB拜客生活常识网

水应该是最中立、无毒的物质了,但水喝多了也会“中毒”,水喝猛了也会“中毒”,喝的水太凉了也会“中毒”。这就是喝水方式的错误,导致了偏性增强的缘故。bCB拜客生活常识网

“以毒攻毒”也是同一个道理。以毒攻毒不是用相同毒性、偏性的药物,去解相同偏性的病症,而是指用另外一种相反的凝聚起来的能量,去中和现有的毒。bCB拜客生活常识网

通俗点说,你体内已经有一种凝聚起来的能量,我用另外一种它对立的能量去平衡它,比如以寒解热,以热解寒,以补解虚,以泻解实。bCB拜客生活常识网

大毒的药,就是偏性非常大的药,比如附子大热,有回阳救逆的功效,能把身体极寒的人状态纠正回来,那就需要极大的热的偏性。所以附子偏性大,功效也迅猛,但毒性也大。如果不是身体有寒证,吃附子就是在吃毒药。但是对于大吐泻、大汗、大出血等急症之后,出现四肢极冷,脉搏微弱,阳气极度衰竭的人,附子却是救命的药。bCB拜客生活常识网

大毒之药:附子bCB拜客生活常识网

所以中医一直都强调,要对症下药,同时,很多药要“中病即止”,病好了就不要再用了。我在“每天学一味中药”系列中,每次都会写药物的禁忌证,就是因为药物如果不对证使用,或者过量使用,就会变成杀人的毒药。这也是我不写剂量的原因之一。bCB拜客生活常识网

附子有毒,大黄也有毒,细辛也有毒,但一个善用药的人,就像一个善用兵的将军一样,知道这个人的特点,但会把他安在合适的位置,给他一个可以扬长避短的机会。但这些人、这些药到了“和平”时期,就好勇善斗,非常危险。所以当“战争”结束了,就要及时地把这些“猛将”给撤回来。bCB拜客生活常识网

用药如同用兵bCB拜客生活常识网

最后一种“毒”的意思,是一种邪气非常聚集、厉害,达到极致的意思。比如说热毒、寒毒、湿毒、虫毒,就是表示热证、寒证、湿证、虫证非常严重、厉害,程度深。这种毒,可以来自外界,也可以来自身体自身。bCB拜客生活常识网

其实这个意思,和毒药中的毒的意思是有重合的,毒药的毒,也可以解释为药物作用达到了一种极致、聚集的效应。但这里特指的是病因病机中的“毒”,是产生疾病的原因之一。bCB拜客生活常识网

#健康乐享官##中医养生的真相##哆咖医生超能团#bCB拜客生活常识网

总结

所以,这里就有几个关于中药毒性的点需要辟谣/澄清一下:#辟谣#

相关阅读:

  • 蔬果皆有毒!但吃得恰到好处,以毒攻毒
  • 每日一中药——雪上一枝蒿
  • 每日一中药——雷公藤
  • 老年人四季食补
  • 明日立夏:一年中养心的黄金期,记得做好4件事,解郁化浊祛
  • 吃饭有讲究,一日三餐吃什么,怎么吃更健康
  • 明日小满:清热滋阴的时节到了,记得做好2件事,祛除体内的
  • 《千金方》食疗(一)
  • 男子喝珍藏三年的“药酒”肾衰险丢命,哪些药物不能泡酒
  • 为什么说学习传统文化有助于身体健康
    • 网站地图 |
    • 声明: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做权威认证,如若验证其真实性,请咨询相关权威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