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 > 养生保健

中药五味:辛以润之内涵

常驻编辑 养生保健 2022-06-25 黄帝内经   本草   腠理   素问   外感   津液   半夏   滋阴   药物   内涵   中药   作用
7Lt拜客生活常识网

第三, 调腠理、 宣肺气以行津液。 《黄帝内经》 原文也写到“ 开腠理, 致津液, 通气也”,《黄帝素问直解》 载“ 夫辛主发散, 何以能润?以辛能开腠理, 致在内之津液而通气于外,在下之津液而通之于上, 故能润也” 。 肺为水之上源, 在人体水液的输布和代谢中起着调节作用; 腠理致密而肺气不能通达皮毛, 气机因而郁滞、 宣降失常, 水液的输布就会受到阻碍而不能下注膀胱, 故肾苦燥。 辛味有开散之性, 开腠理之郁闭, 肺气宣降正常, 人体水液运行得以恢复, 水液才能下注膀胱, 故辛能润燥。7Lt拜客生活常识网

1. 2“ 辛以润之"的应用不只是“ 肾燥”7Lt拜客生活常识网

虽然《黄帝内经》 辛润是为“ 肾燥” 而立, 但“ 辛以润之” 却不止“ 。 肾燥” , 如辛味温阳化气也并非只能温肾阳, 也可运化脾肺之阳气来调节水液, 解决津液不能上承、 水液不能下注的状况。 除润肾燥之外, 辛润的作用还可在其他方面得以体现。7Lt拜客生活常识网

第一, 辛昧发散, 解除表邪。 辛味药治疗表邪所致津液失常, 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燥邪外感, 燥性干涩, 易伤津液, 内通于肺而伤之, 治疗应当祛除燥邪, 多用辛甘性寒解表药与凉润的药物配伍治疗, 如薄荷、 菊花配伍桑叶等祛燥邪而又润肺生津; 二是外邪所困;抑遏肺气, . 津液失布所致, 治疗应当祛除表邪和宣降肺气, 多用能宣降肺气的解表药, 如麻黄、 苏叶配伍杏仁等; 三是风寒阻滞气机, 太阳经气不畅而影响膀胱气化, 治疗应当辛温解表药, 如麻黄、 桂枝等解表又能助膀胱气化。 通过辛味药解表散邪的基本作用, 调节津液的输布状况, 从而起到润燥状况。7Lt拜客生活常识网

第二, 宣降脾肺之气, 运化痰饮。 脾肺阳气虚弱, , 或外邪、 内伤引起脾肺功能运化障碍,饮邪、 痰湿等可引起的气阻不畅而有伤阴、 化燥倾向。 《临证指南医案》 、 《未刻本叶氏医案》中辛润案例独多, 《素问· 玄机原病式》 记载“ 辛热之药能开发肠胃郁结, 使气液宣通, 流湿润燥, 气合而已 ” 。 辛润取其宣通之义: 一能与甘味相合化阳气而行津液; 二者性开散,宣通脾肺之气以通畅气机, 上承水液以润燥。7Lt拜客生活常识网

第三, 佐制滋腻药物。 辛味药性走而不守, 滋阴药则大多味厚性重滞, 如无引经之药,恐难独奏其功, 方中多以辛药为佐使【361, 借辛味行散, 走气开腠, 畅通郁滞, 辅助诸滋阴药达到润的目的, 此为辛可助润。 正如朱震亨所云: “ 桂心, 入二三分于补阴药中, 则能行血药凝滞而补肾。 ” 《本草正义》 亦记载: 虮睢胶艾汤、 温经汤二方, 归芎并重以阿胶厚腻有余, 恐其迟滞因以血中行气者为之疏通, 庶几守者走者, 得互相调剂, 古方之芎, 其用意自可想见。 "即单纯滋阴药在养阴润燥时效果不佳, 必佐以辛甘之药才能发挥其凉润之性, 故称之“ 辛润’ ’ 。此外, 亦有以味辛质润论辛润者。 如清· 石寿棠《医原· 用药大要论》 日: “ 易日: 立天之道, 日阴日阳; 立地之道, 日柔与刚。 草木虽微, 其气味有阴阳之分, 体质有刚柔之别,一物一太极也。 古人论药性, 多言气味, 少言体质。 盖以地之刚柔, 即天之阴阳所化, 言阴阳刚柔即在其中。 后人不悟此理, 每每误用。 春山先生谓病有燥湿, 药有燥润。 凡体质柔软,有汁有油者, 皆润, 无汁无油者, 皆燥。 然润有辛润、 温润、 平润、 凉润、 寒润之殊, 辛润如杏仁、 牛蒡、 桔梗、 葛根、 细辛、 前胡、 防风、 青蒿、 紫菀、 百部、 当归、 川芎、 桃仁、 红花 ” 。7Lt拜客生活常识网

总而言之, “ 辛以润之” 是建立在辛味的基本作用之上的, 并非本身能滋阴生津, 所以它更偏重是一种治疗, 而不是具体的功效。 而其《内经》“ 辛润” 之论, 与“ 金生水"的五行关系密不可分。7Lt拜客生活常识网

相关阅读:

  • 老年人四季食补
  • 明日立夏:一年中养心的黄金期,记得做好4件事,解郁化浊祛
  • 吃饭有讲究,一日三餐吃什么,怎么吃更健康
  • 明日小满:清热滋阴的时节到了,记得做好2件事,祛除体内的
  • 《千金方》食疗(一)
  • 男子喝珍藏三年的“药酒”肾衰险丢命,哪些药物不能泡酒
  • 为什么说学习传统文化有助于身体健康
  • 出汗等于排毒?警惕这个夏季养生误区
  • “五毒月”、“九毒日”来临?传统习俗与禁忌,非常有必要
  • 健康科普丨火麦连天防中暑
    • 网站地图 |
    • 声明: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做权威认证,如若验证其真实性,请咨询相关权威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