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 > 百科知识

“三生万物,逢七必变”,是什么意思?传统文化中的七有何奥秘?

常驻编辑 百科知识 2022-12-13 黄帝内经   道德经   传统文化   易经   万物   太极   地支   太阴   节气   奥秘   阴阳   古人   过程   代表   数字   喜欢   财经

三生万物,来自于道德经。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很多人把他看作是生物从单细胞到多细胞从简单到复杂演化过程,其实这是错误的。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讲天地人三才。在周易里边,一个卦有6个爻,每两个爻各分为天地人。 易经里边说,天道曰阴阳,地道曰刚柔,人道曰仁义。t1T拜客生活常识网


t1T拜客生活常识网

t1T拜客生活常识网

其实这一点在黄帝内经里边讲的更明白。因为传统文化的根本是讲天人合一,天人感应。所以黄帝内经里边要讲天道,讲地道,同样要讲人道。我们知道,所谓一阴,一阳谓之道。这就是讲的天道。而地道里边最重要的象,则是把一年分为四季,与四方共同产生了四象。那么专业的术语就分为了少阴少阳,太阴太阳。其实到了人道进一步把阴阳分为了6种。就是少阳太阳阳明,太阴少阴厥阴。t1T拜客生活常识网


t1T拜客生活常识网

t1T拜客生活常识网

黄帝内经进一步说:“太虚寥廓,肇基化元,万物资始,五运终天,布气真灵,揔统坤元……”与易经一样,其实就是说到了天地日月星辰。生成万物的过程。所以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都是在讲太阳系生成后,万物生成起源的过程。t1T拜客生活常识网


t1T拜客生活常识网

逢七必变,其实也是研究天地日月运行的规律。我国的历法很早以前就是阴阳合历。阳历其实就是在描述黄道24节气72后。阴历是研究月球运动变化。t1T拜客生活常识网

一个完整的太阳回归年,也就是我们俗称的一年是365又1/4天。而一次月相变化大致是29天多。所以我们一般说一年就是365天。而阴历的月分为大小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加起来一年是354天。所以就产生了阴历有闰月。t1T拜客生活常识网


t1T拜客生活常识网

t1T拜客生活常识网

那么《周易》卦画是如何反映这些天体运行之数呢?从乾卦至涣卦共59卦,恰为(59x6=354)(29x6+30x6=174+180=354)354爻,以当一年十二个月354天。从乾卦至中孚卦共61卦,恰为(61x6=366)366爻,以当太阳回归年之数。六十四卦合为384(64x6=384)爻,以当置闰十三个月之数(354=30)。t1T拜客生活常识网

也就是说一个卦有六爻,分别代表一年里面的6天。第7天就变了一卦,所以就产生了七逢必变这样一个说法。t1T拜客生活常识网


t1T拜客生活常识网

综上所述,中国传统文化无论是易经还是道德经,黄帝内经等等,他们的根本都在于对太阳系中日月地以及五星的运行规律的研究。所以传统文化的根本就在于古代的天文学。决不是我们所认为的迷信。t1T拜客生活常识网

t1T拜客生活常识网

t1T拜客生活常识网

“三生万物,逢七必变”,是什么意思呢?传统文化中的七有何奥秘?t1T拜客生活常识网

“七”这个数字到底有多神奇?在《复卦》中有“反复其道,七日来复”的说法,在《彖传》中也有“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天行也。”的描述。t1T拜客生活常识网

t1T拜客生活常识网


t1T拜客生活常识网

那么问题来了,古人为什么不说“六日来复”,也不说“八日来复”呢?

其实,我们从上面孔子写得《彖传》中已经看到了答案,他说“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天行也。”古人说的天行就是天道,毕竟,古人在当时的条件下认知是有限的,主观性更强一些,不像现在对宇宙和自然了解那么多,也没有什么大数据可查。古人认为,“七”是在宇宙中一个循环的终止。t1T拜客生活常识网

我们可以试想一下,古人夜晚仰望星空的时候,看到最显眼的是什么?当然是北斗七星,在长期的观察发现了一些规律,确立了二十四节气和北斗七星对应四季的变化。例如,“斗柄东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天下皆秋;斗柄北指,天下皆冬。”斗柄转了一圈就是一年的长度。t1T拜客生活常识网

t1T拜客生活常识网


t1T拜客生活常识网

现在来看,不只有北斗七星,还有七大行星和阴阳五行和为7的说法。还有,一周有七天,官阶有七品,音乐有七个音符,彩虹有七种颜色,人有七窍,水的PH值是7等等。不给大家总结了,我们可以找出一大堆和七有关的现象,仿佛七是事物规律,是一个周期,逢七就变,也是表面上的一个极数,就像一张纸只能对折七次一样。

相关阅读:

  • 老年人四季食补
  • 明日立夏:一年中养心的黄金期,记得做好4件事,解郁化浊祛
  • 吃饭有讲究,一日三餐吃什么,怎么吃更健康
  • 明日小满:清热滋阴的时节到了,记得做好2件事,祛除体内的
  • 《千金方》食疗(一)
  • 男子喝珍藏三年的“药酒”肾衰险丢命,哪些药物不能泡酒
  • 为什么说学习传统文化有助于身体健康
  • 出汗等于排毒?警惕这个夏季养生误区
  • “五毒月”、“九毒日”来临?传统习俗与禁忌,非常有必要
  • 健康科普丨火麦连天防中暑
    • 网站地图 |
    • 声明: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做权威认证,如若验证其真实性,请咨询相关权威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