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美食台
在中国的美食界里,常常有各种“斗争”,比如粽子的咸甜之争、豆腐脑的咸甜辣之争……没有斗争的,往往是偏安一隅的地方美食。
不过有这么一种食物,虽然也有流派、也遍布全国,但却像一个与世无争的高手,达成了美食的大和谐,那就是——煎包。
01 | 水煎包
经济繁荣的北宋,催生了很多对后世影响深远的美食,水煎包就是其一。这种兼具煎、蒸、煮的食物,一定要在经济发达、人民有钱有闲时才会有机会被发明。
水煎包大部分是包子形,但也有饺子形的,因此有的人会分不清水煎包和锅贴,甚至认为是同一种东西。其实重点在于,水煎包是用发面制成的,因此外皮十分暄软。
水煎包另一大特点是,传统要在最后出锅前倒入稀面浆,在锅中形成一层薄如蝉翼的酥皮,让水煎包的底部全都连在一起,形成所谓的“冰花”。
水煎包的馅料丰富多样,河南、山东等地有猪肉馅、牛肉馅、韭菜猪肉馅、韭菜粉条、纯素馅等。往南走,广东水煎包加入干贝、虾仁,台湾水煎包加入高丽菜等。不同地方都因地制宜地选用了当地特色的物产作为馅料。
河南的巩义、平顶山,山东的单县、即墨等地,水煎包都是当地有名的小吃。很多河南人的早晨是从一份水煎包配一份胡辣汤开始的。
刚出锅的水煎包色泽金黄,底部的酥皮薄可透光。轻轻咬一口,先是耳朵听到酥脆的声音,然后鼻子闻到油香,嘴巴感到面皮的蓬松柔软,接着舌头尝到带着些许汁水的内馅。这种简单又直白的美味,也难怪能传遍全国。
02 | 生煎包
煎包虽然没有大规模斗争,但如果说煎包存在“小规模摩擦”,那还是可以有的。这小规模摩擦就发生在江南地区,且集中于上海。
在上海你说“生煎包”,中老年人大概率会指正为“生煎馒头”。原因是在古代,不论馒头有无馅料,都统一被称为“馒头”。
“包子”一词直到宋朝才出现,并在中国北部流行,而吴语地区则是沿袭了古语传统,导致整个江浙沪地区方言里,都没有“包子”一词。
老派的上海生煎馒头一定程度上参考了开封水煎包的做法,用的是全发面。但不同于有的水煎包煎两面,生煎馒头肯定是煎一面的,并且老派是煎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