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十八世纪末期,欧洲这块地方可以说是拿破仑的天下,打遍整个欧洲无敌手的感觉。
这种战争,一开始的时候,拿破仑的部队离着法国近的情况下,军粮补给什么的还好说,可要是打的时间长了,部队就会离开本土远了,就会出现,军粮运到前线有腐烂坏掉的现象。
就算是有没有腐烂坏掉的,到了前些单一的食品,不仅会让士兵怨声载道,营养也跟不上去,战斗力就会唰唰地往下掉。
所以当时拿破仑就立即召集了一个“军用食品研究委员会”,专门研究军粮问题,当时这个机构聘请的人员都是各个领域的专家,比如物理学家,化学家等等。
这些专家碰头之后,确实也解决了一些军粮的保存问题。
不过这些专家,他们研究的领域都是理论上的,所以提出的概念和理论有很多,实践操作起来就比较麻烦,完全不是理论所能解决的了。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拿破仑就拿出了一万两千法郎作为奖励,在法国全国寻求食物长期保存的方法。
在这里必须强调一下,过去的钱可要比现在的钱值钱,购买力是现在的十几倍。
老话说得好,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吗?
为了这笔巨款,全法国可就轰动了,很多人冲着这笔巨款,就投入了研发。
这里边最成功的就是有人发明了罐头。
这是一个叫尼古拉.阿佩尔的人,当然他也不是什么专家,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工人。
他之所以能够成功,完全是因为在生活中积累了不少的经验,得到的灵感。
年轻的时候,阿佩尔在酸菜厂,酒厂,甚至是饭馆都打过工,发明罐头的时候,他已经成为了一名厨子。
在这么多的阅历中,他就发现一个现象,如果食品经过加热之后,然后将食物保存在一个玻璃瓶中,那么食物的保质期就会延长。
至于其中的原理,他是不清楚的。
所以当拿破仑发布了悬赏之后,阿佩尔就跟着感觉走,开始进行了各种实验。
最终他找了一个方便快捷的方法,首先找一个大口的瓶子,然后将食物装到里边。
接着将所有装了食物的瓶子放到开水里煮,一直煮半个小时或者一个小时。
这个手续结束之后,就用木塞将瓶口给封死,他甚至会用蜡对瓶口的缝隙进行密封。
其实过程说完,我们就知道这个原理,就是用温度或者蒸汽杀死食物里的各种造成腐败的细菌,这也是为什么必须使用大口瓶的原因。
杀死这些细菌之后,用木塞进行隔绝,避免空气中的细菌进入,这当然就会延缓食物的腐败时间了。
那么阿佩尔后来就得到了拿破仑的奖赏,在1810年的时候,这种罐头就开始装备到了法国的军队中了。
这种罐头不能说好吃,只能说是丰富了士兵的口粮,毕竟都是水煮出来的。
不过阿佩尔的这款罐头并没有得到长时间的推广,原因是他的罐头都是用玻璃瓶子装的,这就会导致运输的过程中,瓶子被打碎的问题。
所以在阿佩尔的罐头出来后不久,一个英国人用马口铁皮装罐头,这就解决了运输途中容器容易损坏的问题。
这显然就是吃了没有理论的亏,瓶子不是食物延长保质期的原因,它仅仅是一个容器而已。
而这个英国人走出了阿佩尔的思维盲区,解决了这个问题之后,人家还申请了专利进行保护。
到了1813年的时候,英国就开始大面积地给自己的士兵装备这种罐头口粮了。
至于为什么这样做,为什么可以延缓食物的腐败,直到1862年的时候,法国的微生物学家路易斯.巴斯特才给出了解释。
这个解释一出,世界上所有的罐头厂算是明白了,能够让食物保质,原来是蒸汽杀菌的原因。
后来这些罐头厂也不用水煮了,而是直接采用蒸汽杀菌,从这里开始罐头才达到了一个无菌的标准。
要不说,科技就是生产力呢?从这件事情上就能看得出来。
再往后,罐头就开始变得多种多样了,后来最为出名的是午餐肉罐头。
一说起午餐肉就流口水,小时候很喜欢吃这种东西,印象中一个馒头中间夹上一片午餐肉,咔咔地就能吃下去,而且嚼到嘴里的味道相当的浓郁,尤其是吃到那点白色的油脂,味道更是绝美。
但时间走到现在,也许是因为现在的食物比较丰富,午餐肉罐头再也吃不出过去的味道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