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说的有点多,但是我还是希望我们谈一个疾病,最好能说的清楚病因和原丽的,而不是简单一概而过,毕竟阅读是要有收获的,下面咱们继续谈下这位患者的危险因素吧,总结起来有三大危险因素。
第一:日常生活和工作环境因素。
首先,这位老哥经常的抽烟,喝啤酒,先不说烟草和酒精都是世界卫生组织(WTO)所认证的上消化道癌症的一类致癌物,单就是这俩习惯也是会引起胃酸分泌异常还有胃肠蠕动异常的,因为抽烟不可能只进入肺内的,还有很大一部分是会进入食管和胃内,那么这就是一个直接刺激(PS:个人经验,大部分抽烟的人群,有一个算一个,基本九成有食管炎),另外尼古丁等化学物质在进入血液以后会引起食管胃的蠕动异常,导致食管下段和贲门对于胃酸清除能力下降,再加上尼古丁会刺激胃酸分泌,所以您懂的,酒精就不多说了,身上哪里受伤了自己喷点酒精试试看就知道了...更别说啤酒里面有气体,会加重反流和贲门胃部负担。再次,这位老哥的工作是油漆工,再加上没有戴防护装备的习惯,每天接触的物质里面致癌物也不少(别杠纯天然,杠就是您对)。
最后,因为生活压力大,经常吃饭和作息不规律,也是引起反流加重的因素,因为生物钟的存在,一日三餐之前我们的胃肠蠕动和胃酸分泌都会活跃,为进食做准备,如果经常不按饭点吃饭,那么这多余的胃酸没有食物中和,必然会刺激胃,食管(机器空转磨损其实最大),而且老哥经常在旺季干活到半夜回家吃点就睡,其实要知道宵夜最伤胃,因为人的消化道黏膜基本三四天一个周期去进行黏膜修复,而这个修复集中在夜间,那么这个时候进食会非常影响修复,更别说这个时间段也是胃肠能连续休息最长的一个时间段段,毕竟白天就算不吃饭,也要喝水啊,所以胃肠根本没时间去休息和修复,所以会加重消化道负担和黏膜损伤。
第二;家族史和高风险区域。
我之前视频也谈过,家族史对于癌症的发生是有很大影响的,而这位老哥的爷爷和叔叔都是因为食管癌及胃癌去世的,所以这个基因层面的高危因素不可忽略,再加上我们本地是一个食管癌的高发地区,那么针对于高发地区和有家族史的人群目前都是建议40岁以后定期进行胃镜体检的(三到五年一次),那么这位老哥并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可能也是其父亲没有所以自己也大意了,但是我们要知道遗传也是有隐性遗传的。
第三:对于症状的忽视。
因为本人有抽烟及喝啤酒的习惯,从而掩盖了其一些早期的症状,因为之前视频和文章也说过很多次,消化道癌症,越早越容易处理,这位老哥哪怕早一年或者半年的时候,也就是出现咳嗽,恶心、嗳气的那些症状的时候就做一个胃镜的话,也不至于和现在如此被动,因为越早期的癌症不管是手术或其他治疗方式损伤都会小很多,特别是一些刚癌变或者即将癌变的情况下,胃镜下就能做治疗,并不用开腹切除食管和胃,只需要胃镜下把病变的黏膜剥离干净即可(ESD、EMR等),一般住院一两周就出院不影响正常生活的,由此可见早发现或晚发现区别有多大!但愿这位老哥没有转移能顺利做手术吧,唉。。。。
最后,谢谢大家的浏览和阅读,大家一起为这位老哥祈福吧,人到中年,不易!
(此处已添加医疗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