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血糖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一天中食物摄入的总热量。
食物中的热量主要来源于糖分,其次才是脂肪和蛋白质。要控制一天中糖的摄入,首先要控制饮食中的总热量。
![](http://imgq8.q578.com/ef/1017/56c813ecf87978dd.jpg)
对消瘦的高血糖患者来说,要首先保证人体总热量的供应,不能为了控制血糖去减少糖分摄入,而导致营养不良,甚至是饥饿性酮症,得不偿失。
对体重较大的高血糖患者,就要减少热量的摄入,控制脂肪的摄入,减轻体重,这是控制血糖的重要一环。
我们再来看看小米粥是怎么一回事。这里就需要了解一个辅助指导糖尿病饮食的重要的参数:升糖指数。
2、升糖指数(GI)
![](http://imgq8.q578.com/ef/1017/66cb893eac059dd5.jpg)
通俗来说,这个指数可以衡量一种食物会多快的变成葡萄糖,进入血液,转变成血糖。升糖指数(GI)越高的食物,就会在越短的时间内让血糖升高;反之,升糖指数越小的食物,就不会让血糖那么快的升高。
比如小米的平均升糖指数是52.7,而精制的米面则高达71.7。这就是食物的差异导致升糖指数的不同。虽然做成粥之后,两种食物的升糖指数都会进一步升高,但选择升糖指数本身就比较低的食材无疑是更好的选择。
同样的时间,升高更多的血糖就会对胰岛素的分泌造成更大的负担。因此,高血糖患者饮食往往会选择低升糖指数的食物,比如各种粗粮、沥水饭等。
![](http://imgq8.q578.com/ef/1017/553cab1e8d0ee4c2.jpg)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同样一种食材,不同的烹饪方式和不同的食材搭配也会影响最终的升糖指数。
再以小米为例,同样是小米,小米饭的升糖指数是71,小米粥的升糖指数却高达93.6,已经非常接近纯葡萄糖(升糖指数100)。
这是因为小米粥的烹饪时间长,加水多,这些烹饪过程都会让大米中的糖分变得更容易吸收,在肠道中停留的时间也更短,因而能更快的被吸收入血,成为血糖的一部分。最终结果就是让血糖快速升高。
除了烹饪时间和加水量的多少外,食物中的纤维素、脂肪和蛋白质含量多少都会影响升糖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