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睡眠调控的双机制理论(又称双历程模式)
在1982年,亚历山大博士(Dr.AlexanderBorbely)在人类神经学期刊上发表这样的一篇理论,他认为睡眠及清醒的阶段,受到了两种机制影响,并称之为双机制理论。
- 第一个机制是睡眠压力(sleeppressure):自清醒起,睡眠压力就会开始增加到您就寝,在开始睡觉后则下降。如果您一夜好眠,隔天起床时的睡眠压力是最少的。
- 第二个机制为清醒驱动(wakedrive):会抵消睡眠压力,并受到24小时生理时钟的控制。
双机制理论之所以那么重要,原因在于它能结合我们现代的外在环境,以帮助我们调整生活习惯,有益于睡眠品质,根据一些睡眠科学家的说法:
在过去的数百年间,人类及祖先们都有晚上睡觉,白天清醒的习惯,或是看天色来安排作息。但是在现代的人类社会,我们大多在室内工作,通常身处的环境都比外面来得阴暗。到了晚上下班回家,我们还得面对电脑(加班或看youtube)或电视,也就是说在白天受到的光照比以前少,但晚上却比以前多,与过去人类习惯的作息相反,甚至影响我们的生理时钟。

所以在接下来,我们会告诉您如何因应这样的改变,但基本上不外乎以下几点:在白天多接触阳光,在晚上减少接触萤幕的时间并减少灯光的刺激。
5.什么时候该上床睡觉?
如果您有八小时的睡眠时间,那要选什么时间上床睡觉比较好呢?没有标准答案,因为就寝的时间会依据每个人的睡眠品质及结构,而有所不同。
每天晚上,非REM(慢波睡眠)及REM(快速动眼期)的占比会有所改变。在入夜的一开始,是由非REM的阶段为主,但到了接近太阳升起的时候,睡眠周期就以REM为主。
也就是说,如果我们太晚睡,会导致非REM或深度睡眠的不足。至于该什么时候睡呢?关键在于我们的睡眠时间当中,有无足够的非REM及REM的时间。建议可以在晚上八点到午夜12点前就寝即可,但每个人适合的就寝时间都是不同的。

根据科学研究发现,每个人的生理时钟都是不同的,会受基因影响,进而决定您是早起的鸟儿还是夜猫子。所以千万别去挑战您的生理时钟,您应该要做的是去调整并找出自己的就寝时间,然后睡八小时就能帮助您提升隔天的精神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