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中医程医生:三部六病版《伤寒论今释》黄芩汤证之第172条
黄芩,《玉函》作“二两”,盖非。
《伤寒六书》云:黄芩汤,治发热、口干、鼻燥,能食者。
渊雷案:
此说太廓落,难从。
《拔萃方》云:芍药黄芩汤(即本方),治泄利腹痛,或里急后重,身热,久不愈,脉洪疾,及下痢脓血稠黏。
《医方集解》云:仲景之书,一字不苟。此证单言下利,故此方亦单治下利。《机要》(案:谓丹溪《活法机要》)用之治热利腹痛,更名黄芩芍药汤,洁古因之(案:洁古在丹溪前,此言误),加木香、槟榔、大黄、黄连、当归、官桂,更名芍药汤,治下痢。仲景此方,遂为万世治痢之祖矣。本方除大枣,名黄芩芍药汤,治火升鼻衄,及热痢(出《活人书》
《方极》云:黄芩汤,治下利、腹拘急者。
《类聚方》云:当有心下痞(案:因君黄芩也),腹强急证(案:因佐芍药、大枣也)。
《方机》云:黄芩汤,治心下痞,自下利者,口苦、咽燥、目眩,自下利者。
《类聚方广义》云:黄芩汤,治痢疾,发热腹痛,心下痞,里急后重,便脓血者,宜加大黄。若呕者,黄芩加半夏生姜汤中加大黄。
渊雷案:
里急后重便脓血之痢疾,或为传染性赤痢,或为大肠发炎,而延及直肠,则病人觉里急后重。此证始起属实热者,通常用大黄,汤本氏亦以里急后重为大黄去取之候。然病人本苦腹痛,大黄促进肠之蠕动,则痛必加剧。余之治痢,非大实者,不轻用大黄,但于本方中加木香、枳实、槟榔、桔梗(取其排脓)、白头翁等味,取效甚速。又有久痢虚衰,宜破故纸、诃子肉、干姜、白术、党参等温补收摄之剂者,余所经验,亦复甚多。其证始终下脓血而后重,不得以后重而用大黄也。
黄芩加半夏生姜汤方:
黄芩(三两),芍药(二两),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二枚,擘),半夏(半升,洗),生姜(一两半,一方三两,切)。
上六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再,夜一服。
《证治要诀》云:黄芩加半夏生姜汤,治太阳与少阳合病,头痛腰痛,往来寒热,胸胁疼痛而呕。
渊雷案:
此亦拘泥太阳少阳合病之文,推想其证候当如是耳,施之实验,恐不效。
《医方集解》云:黄芩加半夏生姜汤,亦治胆腑发咳,呕苦水如胆汁。
渊雷案:
咳呕胆汁,故名胆咳,此方治呕胆汁,当有效。方中芍药、大枣,亦有平咳之用,然非治咳之主方也。胆咳之名,出《素问•咳论》,而《巢源》、《千金》,别有十咳之候。其胆咳,谓咳而引头痛、口苦,与《素问》异。
《方极》云:黄芩加半夏生姜汤,治本方(谓黄芩汤)证而呕逆者。
(此处已添加医疗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