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脑炎后遗症后四肢关节痉挛者也可使用。如有双侧肢体痉挛,可左右交替操作;若有痴呆后遗症、傻哭等症状,可加百会头心会(沿皮刺)、风池头风池。
(5)尚可用于脑外伤后遗症,如半身不遂、肢体瘫痪、筋腱紧张、关节挛缩等。
3.该透的就是要透的,法门必得:《素问·刺要论》说:“病有沉浮,荆棘有浅有深,若有阻滞,邪便随之而来……”所以王乐亭老医认为,该透就透,不该透就一定不透。例如,在针刺内关穴时,他要求穴位只有五穴,不能深入,否则就会“越其道,过之则内伤”。但透穴时,需经内门、外门,直达对侧皮下。已确定为透针适应症,必须扎得恰到好处。所谓透刺法,主要有以下三个要点:
(1)把握适应证:探刺法时,主要针对长期顽固难治的瘫痪、偏瘫、关节痉挛等。
(2)正确认识透刺的作用:王大夫认为:气主骨(节),血主筋,气血郁滞则筋骨衰竭,痉挛。因此,透刺的作用主要是通经活络,调补气血,舒筋活骨。同时,透刺的穴位多选在患侧、患肢或关节周围。
(3)补泻方法要得当:运用透针时,必须掌握虚实补泻。因为透刺比普通针刺更有效、更刺激,如果补泻不当,对气血的伤害更大。因此,当身体比较虚弱或有虚证时,应先行进针后行气。然后刺入穴位到达对侧穴位;如果身体足够强壮,可将针直接刺入对侧穴位,然后待气、得气施补泻之术。对于这两种穿孔方法,千万不要大意。
总之,王乐亭老医师在延续传统针灸手法的基础上,将透刺法系统化、规范化,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剂,适用范围广,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