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 > 养生保健

三伏将至,饮食有讲究!5种食物要常吃,“夏补护阳”安稳过伏天

常驻编辑 养生保健 2022-06-29 伏天   薏米   鸭肉   桂圆   生姜   红枣   冬瓜   羊肉   安稳   讲究   做法   食物   夏天   饮食

uNn拜客生活常识网

三伏将至,饮食有讲究!5种食物要常吃,“夏补护阳”安稳过伏天。即将进入7月,每年的7、8月份都是一年中最热的季节,今年的7月16号就开始正式进入三伏天了,三伏天最大的特点就是炎热,每年的这个时候我们都要做好防暑降温的准备,另外在饮食上也需要顺应节气,合理的调整饮食,把身体养好。三伏天将至,这5种食物记得常吃,“夏补护阳”,三伏天。顺利度过三伏天。uNn拜客生活常识网

uNn拜客生活常识网

一、生姜uNn拜客生活常识网

夏天吃姜你没有看错,生姜是驱寒的,平时会用来炒菜调味去腥增香的。但嫩姜其实还可以直接当菜吃,口感清脆爽口,夏天吃特别开胃。俗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也是有其中道理的,夏天虽然体表感觉很炎热,但体内还是寒气和湿气都很重的,所以每天早起两片姜、喝点姜茶也是很健康的,能让脾胃里寒气滞住,热气散发不了易中暑,姜还可以温经化痰,肺更健康。uNn拜客生活常识网

uNn拜客生活常识网

推荐做法:醋泡子姜uNn拜客生活常识网

食材:嫩姜(子姜)、陈醋、生抽。uNn拜客生活常识网

1、嫩姜洗净切片待用,不要切太薄,有点厚度口感更好。uNn拜客生活常识网

2、准备一个玻璃罐子,放入开水里煮一下杀菌,然后晾干。uNn拜客生活常识网

3、把切片晾干水的嫩姜装入玻璃罐子里,倒入适量的陈醋、少许的生抽,差不多把姜淹没即可。uNn拜客生活常识网

4、放入冰箱冷藏腌制一晚上即可享用,用来佐餐、早上吃两片都是非常不错的。uNn拜客生活常识网

uNn拜客生活常识网

二、冬瓜uNn拜客生活常识网

冬瓜是夏季的时令瓜菜,冬瓜本身水分很足,热量和脂肪含量很低,是一种非常适合减肥吃的瓜菜。冬瓜还具有非常好的清热解暑作用,特别是炎热的三伏天,冬瓜带皮切大块,拿来煲汤祛湿解暑效果都非常好。平时拿来烧汤、红烧、清炒、焖都是非常不错的。uNn拜客生活常识网

uNn拜客生活常识网

推荐做法:五花肉肉焖冬瓜uNn拜客生活常识网

食材:冬瓜、瘦肉、虾皮、葱。uNn拜客生活常识网

1、冬瓜去皮洗净切块、五花肉洗净切片、葱切葱花待用。uNn拜客生活常识网

2、热锅凉油,下入五花肉煸炒出油脂,下入大蒜和葱白炒香。uNn拜客生活常识网

3、加入冬瓜和虾皮一起翻炒均匀,加入少许的生抽、蚝油提鲜。uNn拜客生活常识网

4、下入少许的清水焖煮至冬瓜熟透,下入少许盐调味,葱花点缀提香即可。uNn拜客生活常识网

uNn拜客生活常识网

三、鸭肉uNn拜客生活常识网

炎热的夏季说到鸭肉很多人都会觉得油腻没胃口,但鸭肉就是不错的夏季滋补肉菜首选之一,鸭肉味道鲜美,性寒不燥,温补不上火,适合大多数人食用,上火体质的人也可以放心享用。夏天吃鸭肉最经典的做法就是冬瓜老鸭汤了,老鸭煲汤鲜甜不腻,滋补温润,特别养人。uNn拜客生活常识网

uNn拜客生活常识网

推荐做法:冬瓜薏米水鸭汤uNn拜客生活常识网

食材:冬瓜、鸭肉、薏米。uNn拜客生活常识网

1、冬瓜洗净带皮切大块、鸭肉洗净切块冷水下锅焯水沥干水待用。uNn拜客生活常识网

2、薏米先下锅干炒一下,炒至微微焦黄的状态,去掉一部分的寒性。uNn拜客生活常识网

3、把冬瓜、薏米和鸭肉一起放入砂锅里,加水煲煮。uNn拜客生活常识网

4、大火煮沸,小火煲煮90分钟,下入少许盐调味拌匀即可。uNn拜客生活常识网

uNn拜客生活常识网

四、桂圆uNn拜客生活常识网

夏天也是吃龙眼水果的季节,龙眼果肉晒干后就变成了桂圆,桂圆其实是一种零食,但还是可以入药材的,浑身都是宝,夏天体内寒凉湿气重,这个时候吃点桂圆早茶,是非常养人的,外边温度越高,体内反而越凉,姜、糟、桂圆泡茶喝很赞哦。uNn拜客生活常识网

uNn拜客生活常识网

相关阅读:

  • 三伏天,这6种“碱性食物”要多吃,让家人健康过夏天
  • 绿豆加三样东西组成黄金搭档,清热祛暑除湿,三伏天也不怕
  • 三伏天又双叒叕来了!冬病夏治,三伏贴马上安排!
  • 2022年立秋是几伏
  • 临近三伏天,中老年人别太心疼钱,多喝3种消暑菊花茶,安稳
  • 临近三伏天,饮食有讲究,“少苦增辛适当酸”,不再惧怕“苦
  • 三伏天饮食讲究!别忘了吃这道菜,营养不贵还解馋,轻松度夏
  • “入夏喝5宝,伏天没烦恼”,5宝分别指啥?应季而饮,别不懂喝
  • 老人常讲“伏天喝3茶,清凉过暑夏”到底是哪3茶?弄懂了再
  • 三伏天将至,建议少喝冷饮多喝茶,解渴又防暑,精神饱满一整
    • 网站地图 |
    • 声明: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做权威认证,如若验证其真实性,请咨询相关权威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