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个人或者你的家庭出现问题的时候,不是一味地顺其自然,也不是陷入自以为是的恶性循环。探索现象背后的底层逻辑和规律,是我们改善现状的起点,
一、人类三重大脑
相信很多宝妈都有过这样的焦虑心理:孩子太懒,没有学习的动力;孩子太笨了,根本学不会;他总沉迷手机游戏,不能专注在学习上。如果再对比下“别人家的孩子”,这种焦虑感更强烈。
其实,你不能把所有的责任都怪在孩子身上,也不必过于焦虑。既然这是普遍的问题,那是不是有原因和规律可循?找到规律,需要先从认识人类大脑开始。
人类的大脑由三重大脑组成:爬行脑(本能脑)、边缘系统(情绪脑)和大脑皮层(理性脑)。
约3.6亿年前,爬行动物为了适应陆地生活,演化出了最初的“本能脑”,爬行动物既没有情感也没有理智,但依靠这种简单的本能反应(体温随外界变化),它们不仅生存了下来,一些动物还活到了我们这个时代,比如鳄鱼、蜥蜴、蛇等。
大约2亿年前,哺乳动物开始登场,为了更好地适应环境,进化出了情绪,帮助哺乳动物在恶劣的环境中趋利避害,大大提升了其生存优势,哺乳动物的大脑里也发展出一个独特的情感区域(边缘系统),脑科学家称之为“情绪脑”,比如恐惧情绪可以让自己远离危险,兴奋情绪可以让自己专注捕猎,愉悦情绪可以增强同伴间的亲密度......
直到距今约250万年前,人类才从哺乳动物中脱颖而出,在大脑的前额区域进化出了“新皮层”。这个新皮层直到7万~20万年前才真正成形为一个脑区,它让我们产生语言、创造艺术、发展科技、建立文明,从此在这个星球上占据了绝对的生存优势。人们称它这个新的脑区称为“理智脑”,
本能脑在胎儿时期就已经形成,不受意志控制,不带感情,也不能从经验中学习,而是我们的本能反应,比如:碰到热水壶,我们的手会不经大脑而直接缩回。情绪脑则要等到青春期早期才趋于完善,而理智脑最晚,要等到成年早期才基本发育成熟。如果不需要准确的数字,我们大致可以认为它们分别在2岁、12岁、22岁左右发育成熟,算起来各阶段时间相差约10年,所以在人生的前20年里,我们总是显得心智幼稚不成熟。
我们在辅导孩子写作业的时候,经常会发现:我们越是吼孩子,骂孩子,孩子的脑子就越是迟钝。这就是因为本能脑的作用。
当孩子感觉到紧张,忐忑时,孩子的本能脑就会处于封闭的、不安全的状态,就像被僵住一样。所以,安抚孩子的本能脑,营造一个安全的氛围,让孩子的本能脑处于一种安全地,打开的状态,孩子的学习才有效率。
情绪脑跟本能脑的反应不同,有了自己的思维,也有了情绪和情感。孩子会清楚地知道喜欢什么、讨厌什么、想干什么。同时,也会表达自己的情感,发脾气、苦恼、反抗……但是它们不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因为,控制冲动,理想判断是理性脑的主要作用。
看到这里,你会发现:孩子不喜欢学习,没有学习的动力,一学习就各种作妖,很可能是孩子大脑本能的应激反应。
对于成人也是一样的道理,我们做不成事,并不是因为愿望不够强烈,也不是因为意志力不足,而是因为人类天性太过强大。认识规律,只是你改变自己的开始。成长,你就必须要克服天性,这个过程要靠你自己。
人,生来就有惰性。根本原因在于出生时我们的理智脑太过薄弱,无力摆脱本能脑和情绪脑的压制与掌控,而觉醒和成长就是让理智脑尽快变强,以克服天性。谁在这方面主动,谁就能在现代社会占据更大的生存优势,普通人只能靠天性和感觉野蛮生长,能不能踏上主动觉醒和科学成长的道路全看运气,而理智脑发达的人更能做到以下几点:
- 立足长远主动走出舒适区;
- 为潜在的风险克制自己,为可能的收益延时满足;
- 保持耐心,坚持做那些短期内看不到效果的“无用之事”;
- 抵制诱惑,面对舒适和娱乐时,做出与其他人不同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