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怕我已经写完了妈妈布置的作业,
她也逼着我看书,她回来看见我玩一下就要打我,
我想永远离开我妈妈......
看完这个视频,鼻子都酸了,很同情这个小宝贝,本应该生活在温暖与爱里,但在他的倾诉里,只看到他恐惧与无助,这种消极的情绪与极端的行为,真的很可怕。
苦恼、愤怒、冲动、恐惧等情绪,其实跟我们大脑中的杏仁核有关系。杏仁核,又名杏仁体,呈杏仁状,是边缘系统的一部分。是产生情绪,识别情绪和调节情绪,控制学习和记忆的脑部组织,而且研究发现,幼儿自闭症似乎也与扩大的杏仁核有关。
杏仁核是大脑中的“坏领导”。杏仁核对威胁极度敏感,而大脑的功能是保全性命,因此大脑的构造决定了杏仁核享有特权。杏仁核就会把一些过去累积的负向情绪一起唤醒,并且按照我们曾经在面对类似情绪时,所习惯的处理方式来处理当下的情况,就会在瞬间控制大脑其他区域,形成“杏仁核劫持”现象。杏仁核在产生反应时,还有储存记忆的功能,所以我们可以理解成,当负面的情绪一直反复地发生,在杏仁核的功能里面就会一直复写这个记忆跟情绪。
一旦“杏仁核劫持”了大脑,人们就会无法集中精力完成工作,杞人忧天,记忆力减退,靠惯性学习,没有创造力和灵活应变的能力。
因为孩子的精神倦怠,是内心焦虑的慢性累积。宝妈的愤怒情绪根源也是一样的,对孩子发泄情绪时,就会产生杏仁核挟持大脑暴走的行为,杏仁核“暴走”时,分泌大量肾上腺素,抑制思考,令人失去理智......
同样,如果人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压力过大,情绪持续紧张,就会出现不同强度的慢性杏仁核劫持反应,严重可导致抑郁、焦虑和创伤后应激障碍。
前额皮层是实现自我调节的主要神经区域,被比喻为大脑的“好领导”,引向情绪的最佳状态。前额皮层与杏仁核进行交互,它们之间的神经回路如果处于平衡状态,则成为自我管理的基础。但受杏仁核劫持后,前额皮层就无法施展作用。
怎样把杏仁核劫持反应降低到最低程度?对于成年人来说,首先要有自我觉知的能力,如果你能在杏仁核劫持反应开始时有所觉知,比如志忑不安或提醒你情绪即将失控的其他信号,在杏仁核劫持反应开始的越早阶段,对其进行控制越容易,说服自己脱离控制。
首先要认识大脑,才能更懂孩子。懂孩子,才能教育好孩子。
孩子产生的厌学情绪,反抗情绪。这是孩子大脑的自我保护。要降低孩子的这样反抗情绪,避免孩子陷入消极的增强回路。
良好的体验,才能促进孩子大脑的发展。
用与孩子年龄相当的方式引导他们,最重要的就是让孩子对学习有良好的体验,让孩子爱上学习,孩子才能卸下防备,以开放的,愉悦的状态不断学习进步。
四、正面塑造大脑
有句话说:父母给孩子最好的爱,是给孩子克服的力量。
硬碰硬的纠正孩子,逼迫孩子,上面已经讲到了,并不一定能够取得好的教育效果,反而适得其反。
如果我们根据孩子大脑发展的规律,正确的引导孩子,激活孩子的理智脑,让孩子学会克服自己内心的恐惧、焦虑,孩子自然就会向好的一面发展。
所以,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不妨试试下面三种方法:
1,用欣赏的眼光建设大脑的正向循环
如果父母经常否定孩子,贬低孩子,斥责孩子,孩子的大脑会产生“我是个笨蛋”、”我什么都做不好”的观念,于是孩子会越来越做不好,越来越笨。
但如果父母经常肯定孩子,鼓励孩子,表扬孩子,孩子的内心充满愉悦感、胜任感,孩子会自主地想要变好。
所以,想要激发孩子的潜能,让孩子变得更好,一定要用欣赏的眼光为孩子的大脑建立一个正向循环。
2,给孩子玩的时间,让孩子劳逸结合
记得美国医学博士斯图尔特·布朗用42年时间,跟踪采访了6000人,结果发现:
小时候,没有无拘无束玩耍过的孩子,长大后很难适应新的环境。而那些自由畅玩的孩子,长大后无论社交能力,抗压能力,还是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比较强。所以,给孩子一些玩的时间,提升孩子的灵活性、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孩子的内心可以有松弛和释放的机会,孩子才能劳逸结合,互相补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