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阵子,外婆老房子里的灶台拆掉了。
老太太挺伤心的,虽然早就没力气拾柴生火做饭,也搬进了新房,但灶台在多少是个念想。
她最近一直跟我妈念叨:菜菜最爱吃柴火饭了,每次底下的锅巴都是她吃的,这下吃不上了……

图源网络
曾经,外婆在灶边忙着做饭,我最爱坐在灶膛口帮忙添柴加火,听柴火噼里啪啦的断裂声。
等到锅里焦香味传出,外婆就会把上面的米饭掀开,铲一块锅巴先给我解馋。
吃不完的锅巴,还会被外婆炕干用袋子密封起来,等攒够了就开锅油炸,那真是舍不得分享的美味。

跟大家聊起来,发现但凡在农村生活过的人,都对柴火灶有很深的童年滤镜。
总觉得用它做出来的食物,有种言语没法形容,科学没法解释的好吃。
比如四川小伙伴心心念念的箜饭,最早也是用柴火灶做的,为朴实无华的食材注入了灵魂香气。
洋芋箜饭

箜饭,是川渝、云南地区的特色农家菜。
跟我们广州煲仔饭、潮汕戈饭还有点像,都是饭菜结合的经典搭配。
一锅成饭菜,既是菜又是饭,即便不用准备别的菜式,也能喂饱全家。

这一口朴实而温软的饭香,让好几代人魂牵梦萦~
早前白米饭矜贵,老一辈便往饭中加入洋芋(土豆)、红薯、老南瓜这些根茎食材,以及豆角、扁豆、豌豆等时令蔬菜。
饱腹之余,杂粮与蔬菜的绵密清甜,与大米的Q弹软糯对比起来,也能收获不错的口感。

那会儿肉还是稀罕物,箜饭一般都是素食搭配。
神来一笔在于㨤下一勺猪油,将它卧在热腾腾的米饭上面。
融化后,脂香穿透了米粒,香味到处奔涌,也算是难得尝到的一缕肉香。

现在条件好了,大家更讲究吃得健康,猪油也从箜饭的制作中逐步退场。
取而代之的,有更多肉食的选择——猪肉、牛肉、鸡肉、羊肉、腊肠等。

没有现代化炊具的年代,箜饭要仰仗一个土灶台、一口双耳铁锅、一把干柴火做成。
借着铁锅的热力把米饭煨熟,炊烟袅袅下,柴火香、米香、菜香完美融合。